个人简介:重度阅读爱好者。最近每周最少20个小时阅读。主要阅读类型有两种:1. 出版书籍,关键字多为商业观察、心理学、互联网等,比较喜欢看中信出版社和湛庐文化出版的书籍;2,网络小说,会跟着一些喜欢的作者,比如天下归元、希行。平时主要使用的阅读产品是:微信读书、百度网页搜索、实体书、Kindle。最爱干的事儿是在实体书店(单向街书店和中信书店)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拍照下来,回来去网络上找电子书。如果是新书没有电子版,可以考虑付费购买。目前觉得微信19元包月无限卡很符合我的需求。比单向街的年卡划算。
测评重点:A:内容吸引力;B: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
正文:
评价一个产品的体验如何,我一般会重点评价以下几个方面:
1. 产品定位和核心竞争力
2.核心功能表现,包括性能、是否缺少常用功能、是否和竞品有有效优势
3. 整体产品的基本可用性、易用性、视觉美感等
内容竞争力
针对一款阅读软件来说,作为内容类产品,它的核心竞争力就应该是内容,首先就要在内容上打造并能有效突出核心竞争力,包括内容的丰富性、质量、搜索效率和有效推荐。从用户的使用场景来说,一般对于内容的使用会有三个场景:
1. 用户有明确需求,可直接使用搜索满足。这个场景下,要做好的就是内容的丰富性。
2. 用户没有明确的具体目标,但是有明确的兴趣。这个场景下,产品要能够快速的让用户看到自己感兴趣的类目或关键字,进而进入列表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具体书籍。
3. 用户完全没有任何目标,漫无目的随便看看。这个场景下,产品需要去猜,甚至主动获得用户的兴趣标签,进而进行推荐。推荐机制要有效,才能让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看到丰富的满足自己兴趣的内容,才会觉得这个产品是懂自己的。
接下来就从这三场景来看百度阅读Pro在内容吸引力方面的表现:
场景1-有明确书名直接进行搜索
笔者搜索了两本书。第一本是《网络心理学》,中信出版社出版的译文书。在百度阅读Pro上的搜索结果是:无;但在微信读书中找到此书可以购买阅读。第二本是希行正在连载的《第一侯》,但结果相同,在百度阅读Pro上是无,在微信读书上可以搜到阅读。
笔者又看了推荐榜和分类模块,感觉了一下百度阅读Pro的藏书量和侧重点。虽然现在还是初期阶段,但真真给人一种主要靠网络文学和网络文章的感觉。尤其是用时长看广告换阅览权的商业模式,更给人一种聚焦网络文学用户的感觉。可能会对出版读物的付费用户来说,吸引力不高。在竞品方面,感觉对标的就是现在很多的网络文学自己做的读书器,而不是出版读物和网络文学兼顾的微信读书。所以建议百度接下来要认真考虑,“全”和“精”要怎么去做,并且如何让用户很直观的感受到,你的书库是多么“全”且“精”。
百度阅读Pro搜索结果
微信阅读搜索结果
场景2和场景3,在产品上往往是同一个模块来满足需求,就是找书。
不管有明确的关键字或者类别的筛选,都是没有明确书名的搜索需求。其实用户在这种场景下,需要做的事情是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书,但往往不是找到一本就开始看起来,而是找到多本,放在收藏夹(百度的“书桌”)中。所以产品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高效的“投其所好”,否则就会给用户一种印象:“这个产品没有什么我喜欢或感兴趣的书”。很难维持使用粘性。
百度阅读Pro直接点击页面“找书”,进入模块后,就是各种主题推荐。很重要的第一屏有两个模块:新晋免费和排行榜。
第一个模块往往是产品认为最大概率抓住用户的内容模块。可是百度阅读不是所有的都免费,只不过需要用时长解锁广告模式么?既然收费不是百度阅读的核心商业模式,那免费又如何成为最吸引用户的内容模块?需要考虑的是,针对那些靠着看广告可以免费看书吸引来的用户,什么可以是最打动他们的。
而排行榜作为第二个模块,也应是很具有吸引力的内容。但作为排行榜,不得不说这个排行榜做的很出乎我的意料。首先排行榜的排行类别是能给用户一个关于图书丰富程度和主要类型的直观感受的,但这个部分还是需要优化一下。首先,“高分图书”并没有评分,且是全类目图书,所以很容易出现的都是这种书:所有人都知道,但就是没有看过,且是既然以前知道但没看,现在就也不想看的书,比如《简爱》,《梦的解析》。之前各个平台的全类目评分榜单都是我认为最鸡肋的榜单,因为上面都是四大名著之类。不是说这种书不好,而是要想读早就读了,如果之前并没有读过,也不会这个时候再产生兴趣而去读。这个场景下用户是要去探索,看有什么自己不知道的但还感兴趣的书,收入囊中。然后“新书上架”,给用户进行筛选的信息又太少,这是这个模块的普遍问题。这个模块的视觉加重了这个问题。貌似文字很多,但这种书籍介绍是在书籍详情页才需要看到的详细信息。这个时候应该是做作者、阅读量、关键字等关键信息给作者直观印象,知道这本书是关于什么的,而不是点击进去才知道是某个明星少女写的,再立马退出来。“7日热读”并没有数据去支撑有多“热”。“女生完结”和“男生完结”更是给人一种“这里全是网文”的印象。而进入“查看榜单”之后,又是个长达40屏的超长无序榜单,让我这种想逐个筛选的用户真的是很崩溃。(不要问我我怎么知道是40屏200本,因为我是自己一屏一屏数出来的。。。)建议参考中信出版社公众号推的榜单,书不多,但是推荐原因清晰,看着很想读。
总之这个排行榜占据了屏幕比较重要的位置,但推荐的效率其实都不高,不如第三屏的一些主题榜单更吸引人,比如“恋爱气味图书馆”和“怀旧影视看不停”。
而微信读书在这个场景下,很好的利用搜索记录和社交,进行推荐,效率确实就高很多。虽然百度没有社交优势,但应该好好利用用户在百度的搜索记录进行分析和推荐。而且微信读书的图书推荐,是默认单本全屏,给出是否有好友阅读等信息,从信息量上来说,虽然没有百度阅读等排行榜上每本书的字数多,但信息有效性和舒适性高很多。如果这都没有找到感兴趣的,再进入书城进行浏览。
微信阅读
微信阅读书城首屏
总之,对于这个场景,建议百度做好精品推荐,做到真的“投其所好”。
关于在内容定位方面,建议百度再好好思考一下,用粘性和广告来付费的模式,吸引的用户群体,对应的主要需求是什么,再好好打磨一下书库,提升并突出产品在内容上的竞争力。
核心功能的表现
阅读软件的核心目标是获得用户的使用时长,尤其是鼓励用户用长的使用时间换取阅读权时。有吸引用户的内容让用户产生长时间使用的意愿,而针对阅读体验的功能和交互,决定了用户这长时间使用的体验和满意度。这里提到的阅读功能和交互,我把他们分为三类:
a: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
长时间阅读的舒适性,主要是为了使眼睛和手,甚至身体都不会在长期阅读中感到疲劳和不适。Kindle的发明不就是为了给眼睛最轻松的感受。尤其经常看电子书的用户,大多在字体、文字大小和页面背景颜色等方面有自己的使用习惯。当前卧很难在百度阅读上长时间看书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喜欢系统默认的中文字体,且屏幕颜色不能选。实在是眼睛很不舒服。即便找到自己喜欢的书,也会想想,要不要去别的平台找找看。
百度阅读页面
微信阅读页面
b:阅读的衍生功能
现在有很多可以让阅读更轻松的辅助功能,比如听书,很适合用户腾出眼睛去做别的事情。对于喜欢看出版作品的用户,为思考和感触写上些许笔记的需求也很明确。目前这些功能已经阅读类产品的普遍功能,但目前百度阅读Pro都没有。
c:交流互动功能
不仅仅是为了思想的涟漪在分享中扩大,从产品运营上来说,也需要种子用户的积极分享来吸引更多用户。即便做社交不是百度的强项,但鼓励用户产生内容并分享交流,也是很好的拉新和增加用户活性的方法。可是目前这部分元素在阅读页面上非常隐秘,只有一个分享按钮要点开更多才能看到,还和该字体大小挤在一起。。。
但百度阅读Pro有个概念我很喜欢:书桌。 因为从Kindle的使用习惯来看,电子书的重量(等于无)的特点,允许用户在平台上或设备上带很多书,但不见的都会去读,甚至出现换书,而不是一本书从一而终读完,反而不利于阅读习惯的坚持。一些有良好阅读习惯的Kindle用户,就会一次只在Kindle中保存五本书,看完一本再加一本。书桌这个概念和这种用法很像。但是从交互设计上来说,并不是真的只允许加五本,而是有一个桌面上只能放五本的概念,除此五本之外的书籍,更换到书桌面上也毫无困难,只是打开一次就变成桌面五本之一。而且从视觉和交互效果上看,用户也不会认为有什么区别,只是列表的前五本而已。这个设计就变成了看似有区别但实际上无区别,那么“桌面”的概念又到底是什么意思,要怎样传达呢?
期待百度阅读Pro能尽快更新,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