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月龄的儿童从来没有意识要整理任何的东西,在他们的世界中只有“玩”,没有收的概念。那是否应该需要培养他们玩具放回家的概念呢?这还是一定要的,那我们需要通过什么样的方式去引导?是帮他们收拾?还是让他们收拾?还是……?
其实对于各个年龄级的孩子是不同的,家中的玩具需要有分类。把孩子经常喜欢玩的玩具放在比较好拿到的地方,把不经常玩的,或是偶尔想到想玩了,统一放在大的整理箱内。最好整理箱有不同的颜色和标签,以方便指导孩子归纳。每次玩,孩子都会从经常玩的玩具盒内拿出玩具。男生会比较粗暴一些,经常是用倒的方式。因此我家的地毯上,沙发下面,柜子下面经常都有玩具。
你如果让这些孩子自己收拾玩具,他们是肯定不干的,那有什么好的办法呢?我找到了一个寓教于乐与收纳为一体的方法。我家的积木买的是大块的泡沫轻便的积木,因此各种积木有不同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区分。
我会从大到小,先拾起一块大拱桥积木放入收纳带内,然后和小宝说。“小宝,能帮妈妈找一下,这种桥状的积木吗?”小宝快速的走到我身边,找起了积木。找到后,他会很开心的摇着他手中的胜利品。我问他“这是什么颜色啊?”,他会迅速的说出颜色后,自己把积木按我的排列方式,放入收纳盒。然后再去找下一块类似的积木。
在这个寻找的过程中,至少了解了有圆形,桥状、正方形、圆柱形、三角形,半圆、4/1圆等形状。也知道了各种颜色: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紫色、粉色、黄色,还了解了两个同样大小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正方形。并且和孩子一起玩了拼图,先把桥状的积木拼好后,再把半圆形插入桥洞中,孩子会要注意方向。我每一层积木的摆放只做一个例子,后面都由小宝自己来放。看到不对的,教会他转一下,看到他对的,会表示鼓励。如果他完成了整整一层的积木整理,会有一个大大的吻。整理积木就变成一件好玩的事了,孩子也乐在其中。
这也是由我妈妈向我抱怨说,帮小宝理完积木后,他又把积木倒出来了后,找到和小宝一起整理的乐趣。不但如此,大宝也和小宝用我同样配合的方式整理积木,他们之间的关系也更加紧密了。要让小宝知道大宝是爱他的,也让大宝了解帮助小宝不是帮他做事,而是教他做事。
也公布一下最近和小宝一起整理玩具的结果,小宝已经开始有意识的进行玩具归位,不管是有时候提醒也好,真是自己知道也好。两岁半的孩子是可以进行培养的,他自己再心爱的车子,在玩第二个玩具时,也会将车子全部放入盒子中,再去拿其它玩具。玩逻辑狗时,做完题目,自己很主动的将逻辑狗的书和板有意识的想要放入盒子中,但由于东西较多,较难一次性全部进盒子。小宝也会主动求助,让我帮他,可是盒子还必须是他拿着的,他觉得他是一起参与整理。
或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处理方式是不是太早了。毕竟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我的认为是只要充分利用孩子的兴趣,可以潜移默化将语文、数学、英语都融入进日常的生活中。等他们想知道的时候,自然会问你,你天天念叨的名词解释是什么意思。现在只是在他们心里埋上一个伏笔,能让知识变成常识。
充分利用和孩子的每一次接触,把日常需要做的事充分的带动孩子的积极性。就算这种方法只能用两个月,那接下去可以再换一种方法。我们需要的是一种思维,变着花样长期让孩子感兴趣的方式。我们自己也要融入其中,享受乐趣,才能带动孩子的情绪。整理也不再变得那么的困难,孩子都能爱上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