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按正常的速度读完这本书你只需花费3小时13分钟,而我花了将近25天的时间去摸索和思考这本书的每章每节。
说实话,读来第一感觉好像恍然大悟,但过后其实感触并不是很深刻,这里面的道理很多人其实早有体会,所以一开始我就提出这本书主要是给在校学生以及刚踏入社会的新人的。
但读到最后,我想给这类人加上一组前缀词:无法自主、自觉的思索和行动的在校学生以及刚踏入社会的新人。
那么,一个学习者应该如何去成为一个主动、自主的探索者呢?作者给出了以下建议:
利用好本校的平台资源——对于学生自然先以学习为主,如何用更好的方式度过自己的大学,是从学习者转变成探索者的第一步。
善用互联网的优质教育资源——拥有资源并不重要,善用资源才是核心,知道自己想学什么,要学什么,才能主动出击。
主动试错——失败不是一件可怕的事,不会从失败中总结才是致命。
了解和评估自己智力资产的价值——定期审视自己的所知和未知,评估自己在实践领域中的价值,避免自己失去生存价值。
以完成具有创作力的作品为目标——也就是需要你让自己的价值能够得到一定领域的认可,比如出一本书,出席一次讲座等等。这是证明你自己的价值最好的体现。
通过上述,我们需要明白的是:做一个主动的探索者,敢于突破种种局限,不断试错,才能形成自己的优势甚至是独特的知识资产。
2
马伯庸说:这本书的价值不止在于如何让自己变得厉害,更重要的是弄清楚自己为什么不厉害。
纵观那么多优秀的学习者,他们之所以可以成为这个时代的先锋,并不是他们掌握了多么多的知识,而是他们学会在现实世界中思考理论问题,在理论世界中思考现实问题。
通过这种方式,他们一步步地构建起自己独特的知识和经验体系,将纷繁复杂的现实和眼花缭乱的理论进行思考、交叉和整合以后,形成一份独一无二的智识,也就是这份无可代替的独特性使得他们走出了一条别人都没走过的道路。
3
2016年是自媒体兴起至高潮的一年,很多人都在眼红,而我也是其中一员。
当时我尝试着写鸡汤文,希望自己的文章可以像那些大V一样可以被转发百万,可写了几个月,我发现自己其实一点也不喜欢,因为我总结出的经验是基于我狭窄的世界观,写得越多越让自己难受,但就是因为这段经历让我有意识转变从学习到探索的角色。
我相信每个人内心曾有过能与众不同,并能得到他人认可,且获得一定成功的心理期许。但经过一段很长时间或者进入某种环境后,某些人会突然将这种期许抛之脑后,会经历从努力到放弃的过程。
而这种改变的原因,用书中的话来说就是:没有树立起一个坚强的内核,一个由自我认同、自我接纳所构筑的坚强内核。
简而言之,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拥有自己的志向、喜好、才能,但很多人一开始并没有机会去真正了解过自己,被外物和他人所影响,导致对自我的探索失去主动性,也同时失去了根据自己的内心独立选择自己人生、不受外部影响的权利。
像上文提到的那段经历后,我开始询问自己到底希望去写什么样的文章,不仅仅是为了获得他人认可,更多是我自身的渴望和热爱。
当我们真正意识到这种独特性的重要是通向成功的必要条件,就要懂得对自己:
1、保留和发展自己的“怪癖”,并将其发展成自己的竞争力;
2、不必为迎合社会主流,专注于做自己的事;
3、学会形成个人核心竞争力,具有更高的可辨识性,使自己不可替代;
4、以更开放和自由的心态发展自己,吸引到其他独特而优秀的人,与他们成为朋友或合作伙伴;
5、抗拒自己的欲望,或者有延迟满足欲望。
对社会:
1、质疑貌似最可信的言论,不盲从任何人;
2、屏蔽流行信息,或者只在固定的时段接受流行信息;
3、为大众带来新鲜的简洁和启发,形成对公众的影响力。
对于“如何成为一个很厉害的人”这个问题,书中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指示方向,我也会循着这个方向努力前行,也希望你们找到适合自己的道理,与我一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