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是一个山沟沟里走出来的孩子。
读书那会,山区学校的高中录取率很低。我们初中五个毕业班,三百多名学生,只有十三人考上了高中。
我就是这十三分之一,就读的是南区大瑶镇的浏阳市第二中学。
高中学业非常繁重,学校管理极其严格。
往往天还没亮,起床的歌声就会响起。还是夜色的校园,前一秒钟还异常安静,下一秒却忙碌异常。
室友们挣扎着从被窝爬起,穿好衣服,跳下铁架床,刷完牙、洗完脸,争先恐后跑下楼去操场集合。
夜色下晨跑几圈,天仍未亮。
接着,在日光灯全开的教室里早读,开始一天的学习。数学、语文、英语、物理、化学等,各种课程排的满满当当。有的同学甚至是用跑的方式去吃饭,可见我们的学习氛围是多么浓厚。
一直到晚上九点半,结束晚自习,洗漱、熄灯、睡觉。这种日子,周而复始过了三年。
三年的高中学业如果只用两个字来形容,那一定是“艰苦”。
但庆幸的是,我们拥有一群最好的老师。
二
我们的班主任黎尚青老师,那会刚毕业,跟我们一起进入二中,比我们也就大几岁罢了,只是他是老师,我们是学生。
我们是他的第一届学生。
黎老师是外地人,这也倒符合逻辑:他的性格跟我们浏阳彪悍的民风,显得有点格格不入。
他是个极其温柔的男生,高高瘦瘦,带着一副镜片极厚的眼镜,斯斯文文,跟我们相处,偶尔还会表露出一丝羞涩,记忆中从没跟我们拉下过脸,哪怕是惹他生气的时候。
但他活的很率真,从不羞于表达自己细腻的情感。这种性格很特别,让我印象深刻。
在我们浏阳方言里,缺乏直接表达情感的词汇。比如“我爱你”,“我想你”,用方言表达不出。特别作为男人,温柔、脆弱、伤心等这种情感更是羞于表达,得极力掩饰。
但我们的黎老师不一样,他是个性情中人。
有一次晚自习停电,黎老师教我们唱《灰姑娘》,这种温柔的歌曲,从这个高个子男生嘴里唱出,让我记忆犹新——那是一种温暖的力量。
那种温暖,只有活出真性情的人才能体会。
在人生后来的路上,我时常会想起黎老师。我以他为榜样——努力活出自己的真性情。
多年以后,头发日渐稀少的黎老师,在积雪覆盖的草地上,仍能像孩子一样,躺地上打好几个滚。
我在社会上摸爬滚打了许多年,见多了虚伪的面孔,愈发觉得这种率真的活法,是多么的可贵。
三
相比班主任的率真,我的语文老师谢玲清就像个小辣椒。我们也是她的第一届学生。她有点泼辣,但是刚中带柔的那种,对我们要求蛮严,可我们也不怕她,特别是男生,很喜欢这个小姐姐。
我热爱阅读的种子就是她给播下的。
我永远也忘不了在自习课上,她给我们朗读《平凡的世界》。
那是我第一次被一本书深深打动。
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是个穷学生。跟我的处境何其相似。
2000年左右,内陆农村依然很穷,没什么就业机会。我父母常拿不出每月300元的伙食费。我妈妈给人当保姆,只有150元一个月。一双30元的回力鞋曾是我高中最好的鞋子。
最难堪的是我有一件外套,袖子口缝了个补丁,上课穿它,总要卷起袖口,即使在冬天看来,这是多么不合时宜。
所以,当谢老师跟我们朗读《平凡的世界》,我一下就喜欢上了这本书。
至今仍会记得书中的主人公孙少平,那令人心酸的描写:
这痩高个的年轻人连一身合体的衣服都没有。
“可是除了他自己,谁又能知道,他那两只袜子早已经没有了后跟,只是由于鞋的遮掩,才使人觉得那袜子是完好无缺的。”
孙少平买不起最便宜的菜,只能等同学们都取餐后才敢去拿他最便宜的两个高粱面馍。没有菜难以下咽。他只能趁没人,去沾点空菜盆里的汤汁。
“他很快蹲下来,慌得如同偷窃一般,用勺子把盆底上混合着雨水的剩菜汤往自己的碗里舀。铁勺刮盆底的嘶啦声像炸弹的爆炸声一样令人惊心。血涌上了他黄瘦的脸。”
因为这本书,我第一次被文学作品震撼,从此爱上阅读。
谢老师教我们的三年,我很喜欢语文。
工作之后,我曾经一度丢掉了阅读这个爱好,变得越来越俗气。
直到2018年,我丢掉尽可能的应酬,又重新拾起书本。
首先坐不住,我就通过参加读书会讲书和与书友拉群共读的方式,硬逼自己每年阅读50本书。
四年了,每年读书的数量已不再重要。因为,阅读已经回归到我的生命中,成为我最大的幸福来源。
我觉得,每个人最终成长的样子,都源于青春年少时,播下的种子。阅读这颗种子,是谢老师种下的。
四
如果前面的片段都是快乐的。那么我们袁章军校长带给我们的记忆就有些复杂。
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浏阳南区民风彪悍,读书氛围不浓。袁校长之前的二中,校园也传染了这种风气。
学生与学生,学生与社会青年,打架成风。学生混日子的很多,考试舞弊成为常态。
袁校长31岁调入二中担任校长,针对学生连烧了三把火:封闭式管理、整治打架和舞弊两股歪风。
针对老师也烧了三把火:目标管理、教师聘任制、绩效工资。
老师绩效不好,工资会下降,如果落聘则直接“待岗”。
知识分子很要面子,那些“少得”“待岗”的老师就去教育局和纪委告状。
袁校长说“我站得正,行得稳。有绝大多数教师支持。我是不会动摇的。”
我们入学时,二中已经管理非常严格。
平时一周上六天半课,周末下午休息,但也不让出校门。一个月两天假,那也是给学生回去拿伙食费和剪头发的。男生统一剪板寸,女生的头发不过肩。每次放假回校,政教主任都会拿把剪刀,检查我们的头发。
更有三大开除铁律:打架、舞弊和谈恋爱。
因为太严厉,我们政教主任几岁的儿子,曾被恨他的同学,捉弄放在土坑里,爬不上来,家长找不到人,害得虚惊一场。
还有就是大扫除。因为二中教学进步大,硬件也很超前——在全国都还没普及电脑的时候,教室就配置了电脑和50吋大彩电,老师们开始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学校也是无现金校园,食堂、商店、医务室等刷的是那种可以挂在钥匙串的芯片卡。
后来我上了大学,发现校园硬件设施,竟还不如我的高中。
教学好,硬件也好,其他学校来的参观团就特别多。每次有参观团来,我们就得分班全校园无死角搞卫生。
那时,同学都挺恨我们校长的。
参加工作后,开始躬身入局这个社会,就越发开始佩服我们校长。
我们都应该感谢他。在我们最好的学习年龄,逼着我们进行了人生的第一场拼搏。
可以说这是一种远见。
二中的学生大多来自农村。农村的孩子逆天改命的机会不多,考大学绝对是最容易的一条。
浓厚的学习氛围,让我们打下了扎实的知识基础。后面我读大学,我很明显感到同班的广东同学基础知识不如我。
严格的管理也让我们获得了一种拼搏精神,就像当过兵的人,更具吃苦耐劳的能力。
这种特质,在很多二中毕业生身上都有。或许,可以把它叫做“二中精神”。
浏阳二中,在袁章军校长的带领下,高考成绩不断取得突破,原本第二梯队的二中,甚至超过了本市第一梯队的高中,成为名副其实的浏阳第二。
多少农村出来的大学生都因此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五
2002年,我从二中毕业,读大学、参加工作,结婚生子。
已然二十个年头。
如今,黎尚青老师依然坚守二中。在朋友圈里,仍可以看到他经常携带着夫人野外踏青,在小溪里戏水的画面。
谢玲青老师,已经调去长沙的中学。在我的朋友圈里,经常会为我又读了一本好书而点赞。
袁章军校长,已两鬓斑白,先后荣获长沙市首席名校长、全国优秀教师、中国好校长等荣誉称号。
浏阳二中的老师,是我读书生涯中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历经世事,岁月流转,越发觉得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