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通达的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一个通达的一定是一个明理的人 古人常言,读书名志,读书明心,读书明理。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读书不是为了雄辩和驳斥,也不是为了轻信和盲从,而是为了思考和权衡。《黄帝阴符经》说,才足以鉴古,明足以照下。后天的才华智慧思与维敏捷强的人,这样人可以通晓事物之间的情理关系,可以借鉴定识别往古昔之所事。明足一照下,指常人都有七情六欲,往往会私心虑念过甚,障蔽了自性,致使空白的心底一团漆黑,不能自明。读史明鉴,“太史公曰”司马迁之所以写史记,就是以议论史事,借古鉴今,让后人了解借鉴前人走过的足迹与经验。历史故事作为《史记》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记录着历史故事,表达思想智慧的文体。太史公曰虽然依附于正文而存在,却多为点睛之笔,这也可以理解为司马迁的读书笔记,也为后代史学家树立典范。读书对于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培养批判性思维,独立的思辨能力,古语常“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德五读”,读书是明理司马迁的太史公曰具有旷代之识,点睛之笔可供我辈读书借鉴。特别是读经典书籍,古人先圣哲人的智慧,具有无穷的力量,与古圣先贤智慧连接,提升生命的维度,去引领走向更真实的自我,读经典可以安放灵魂,净化自我,跟过去的自己告别不断从物质走向身心的深处。一个通达的人是能自渡的人南怀瑾先生有句名言:“书不尽言,言不尽意,自觉圣智,完成人格”,德的最高境界是“和”,也就是你内心充盈,拥有完整的独立的人格,不依附于他人,在外的一切全部又能忘却的状态。这是一种理想状态,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达到这样的状态,所以,人在这个世界上,会呈现出各种各样人的形态。《庄子·德充符》里面讲了各种各样的人,庄老用了非常夸张的手法描绘了这个世间外貌奇形怪状的人,以及正常人。当然,庄子的重点不在讲人的外貌,而在讲人的心。人虽然都是人,两只眼睛,一个鼻子,有的人漂亮,有的人丑陋,但是每个人的心态不一样,所以他们走的路也绝对不同。鲁国有个断了腿的人叫做王骀,这个王骀很厉害,居然能够跟孔子先生分庭抗礼。有一个叫做常季的人就很不服气,跑去问孔子,先生你看这个人有什么了不起的。他又不讲课,又不教学,也不说话,怎么那么多人都追随于他。他的弟子们还很高兴,很有收获的样子,凭什么啊!孔子说,这你就不懂了,他是个高人啊,我都比不过他,我也想向他学习呢?连我这样的人都想跟着他学习,何况是其他人呢?常季又说了,先生,你是开玩笑吧,就王骀这样的人,连正常人都比不上。难道是他这个人的思想跟其他人有不同吗?孔子说,他这个人啊,是不会因为外在事物的变化而变化的,他的思想早就超脱了。如今他断了一条腿,那不过是命而已,但不会影响到他个人的修行。在常人看来,这样的人,或许低人一等,但是对王骀而言,他并不在乎这些。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像他这样的境界呢?世人往往会因为外在的环境、条件而限制住了自己。痛苦无非是一个人的欲望太深,执念太重,你想要的东西,你达不到,可是不是每个人都可以从这种执念中摆脱出来。但是王骀做到了,他在不断地修炼自己,定性自己的心,他看起来连普通人都不如,但是修养极深,像他这样的人,即使不宣扬什么,也会有追随者来跟着他学习的。真正厉害的人,是不需要招揽什么的,人们自然会主动追寻他而来,簇拥在他身旁。这就是德的力量,德力量不是你去寻找的,而是它自己来的。一个通达的人是自度度人一个人自已觉悟了,只能算得到小乘,但不能算大乘,真正的大乘不令是自己觉悟圆满把别人觉他边圆满才是大乘佛法。所以说,万般皆苦,唯有自渡,外求无尽,唯有成为。真正厉害的人,是不需要招揽什么的,人们自然会主动追寻他而来,簇拥在他身旁。这就是德的力量,德的力量不是你去寻找的,而是它自己修出来的。所以,佛修“三身”:第一是修“清净法身”,修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是修“圆满报身”,人生的这条命,如何使用这条命,这条命是用来让我们修福德的。第三是修“千亿化身”,普渡众生,用使命影响点亮更多人的使命。景辰主编点评:这个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每个人都会有每个人的路,每个人的想法不同,道路也不会一样。如果两个没法交流的人碰撞在一起,那真的很痛苦。一个通达的人,不再辩解,不再执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恋。
一个通达的人应该是一个怎样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庄子:一个通达的人,不再辩解,不再执念,不再哀愁,不再留恋 德的最高境界是“和”,也就是你内心充盈,在外的一切全部...
- 故事大于道理 ——《木偶奇遇记》共读讨论总结 [逯老师说] 今天上午我和孩子回顾总结了《木偶奇遇记》。总结的主要收...
- 成长记录-连载(三十六) ——我的第一篇五千字长文,说了什么,你一定想不到 并不是不想每天写公众号,而是之前思考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