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又是一个“老”故事。
说它“老”,是因为我在十几年就写过这个故事,但是那时候我的笔还嫩弱得很,写出来的东西,如同小学生作文一般稚拙——当然,现在出来的东西,与成熟的作家写手相比,仍旧稚拙得和小学生作文一般,但是,它毕竟离我心里该有的样子近了许多。这让我颇感欣慰,十几年的蹉跎岁月没有负我。
一个人的笔力强与弱,当然有各式各样的衡量标准,但对于我来说,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能不能穿透生活的表象抵达深层次的真实。我之所以觉得欣慰,也是至少在这一点上我进步了不少。
真实的生活应该是什么样的,仍旧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在我这里,就是能不能最大程度地还原生活的冰冷、残酷的一面,最大限度地展示生活和人心的复杂。我觉得,我们都存在有意无意地简化和美化这一切的倾向。有人说我是现实主义。我不太清楚我是什么主义,只知道我要的抵达的真实是什么样的。我心中的真实,应该是没有经过滤镜美化、没有经过阉割、没有经过过滤提纯,泥沙俱下、流淌着血污和泪水。它看起来不美,还有些冰冷和沉重,当然不会讨人喜欢。这样的东西,别说别人,连我自己都不喜欢。可是有些事情就这样,你明知道这样做讨不到好,还非得做不可。
这是一个什么故事呢?这是一个关于成长的故事。它讲了一个社会底层的男孩子,这样靠着自己的傲气在亲人的帮助下爬起来,站在众人面前,又在现实的打击面前消失了所有的傲气,和自己和解,和生活和解,最终变成我们所熟悉的一个成年人。一切变化的契机,不过是一个多年未见的故人将要来访,以及父亲的突然去世。
我不知道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故事,明明双亲还都健在啊!这是不是也算是一种不孝,或者说弑父情结?我说不清楚。但是作为一个男人,我熟悉小说中主人公在成长过程中经历的一切坎坷,其中就有对父亲的叛逆。我现在也是一个父亲了,我知道我早晚也将遭遇我儿子的叛逆。一个男人的成长,小时候对父亲的膜拜和依赖,到失望和蔑视,到反叛和仇视……就这样一步步推倒父亲这座大山,把自己树立起来。我一直认为,没有经过对父亲的叛逆的男人是没出息的。等到终于有一天开始同情和理解父亲,那么,他差不多已经成年,开始真正地走向了成熟。
我在小说里虚构了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在父亲去世后在梦中回到了婴儿时期,回到父亲还无所不能的时候,父与子的蜜月期。这当然是我的意淫,希望哪怕有一天我已经不在人世了,还能以近乎完美的形象出现在我儿子梦里。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我已经到了比小说中主人公大得多的年纪,还从来没有这样梦过我的父亲。
在一个男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与叛逆父亲同时发生的,是对母亲的同情,甚至是近乎美化的同情。不过,处于社会底层的女人,真的是更加难过。小说中主人公母亲送别他的场景,我抄袭了自己的亲身经历。一次离家的时候母亲送我,我突然想起来忘了东西准备回去取,结果一转头就看到小说中描写的那一幕:一个白发苍苍、痛哭流涕的母亲,为了不让自己的儿子听到自己的声音,拼命捂着嘴,整张脸都扭曲得变了形……那一刻,让我明白自己是多么不孝!从那以后,每次离家,我都装作没心没肺的样子,不敢看父母那盛满了不舍的眼神……
作为小说中的另一条线,就是主人公和两个女孩子的关系。主人公从他父亲的经历出发,是不相信所谓的“好人有好报”的,但是在李静姝需要帮助的时候,他又自然而然地选择了做个“好人”,最终“好人有好报”没有呢?看起来并没有,因为做“好人”,他给自己惹了许多麻烦……可是不相信或者不在乎“好报”还去做个“好人”,才是一个真正的“好人”吧?
最终两个女孩子谁会跟他在一起呢?小说最后给出了开放的结尾——其实也不算开放,细心的读者能从前面的叙述中猜出那张笑脸是谁的了——我很喜欢这个结尾,当初构思这个故事的时候它就存在了,这次几乎是一字不差地抄了下来。
有朋友发现,作者好像要把关于吴杰的故事继续写下去的样子。是的。但是那是一个发生在几年之后、与他的母亲有关的故事,比较虐,我想隔一阵子再写。
现在,就这样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