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共晴雨
《淘气的拉拉》是日本中江嘉男和上野纪子共同完成的绘本,讲的是一个叫拉拉的小女孩,一天中所做的一系列让人错愕的事情。
这个小孩的确非常有趣,可以叫做淘气,但要修改我们对淘气的定义和理解。通常说到淘气,我们会想到这小孩净搞破坏,让人生气又无奈。但在我看来,这样小孩思维活跃,善于观察,有自己的思考和判断,极具创造力。
他们会被大人们叫做“坏小孩”,我也是其中一员,但“坏小孩”的世界有你不知道的秘密和宝藏。
①你眼中的淘气,是我心中的正义。
拉拉在玩耍的路上,看到有人从车窗上丢了好几个易拉罐出来,她就非常生气,怒火中烧地想,竟然敢这样丢垃圾!
这时,她想起一个哥哥修模型飞机,用的强力胶。于是,她跑回去,找那位哥哥要了强力胶。结果就是,等那辆车的几个人办完事回来的时候,垃圾桶里所有能拿出来的垃圾,都被死死地粘在了车上,拔都拔不下来。
看那几个家伙生气又无奈,拉拉心想,谁让你们乱丢垃圾,哼!
她一边感叹强力胶的威力,一边往家走,撞到两个阿姨站在人行道中央,聊得有说有笑、热火朝天,完全不顾及别人已无路可走。
拉拉心想,既然这么喜欢聊天,我帮你们聊个够!
她在两个阿姨靠近的挎篮上涂上强力胶,等她们聊完,说再见的时候,发现挎在各自手臂的篮子莫名其妙粘在了一起,差点把俩人闪倒。
她的立场是对的,只是方法有些过激,所以你不能全盘否定。这跟性格有关,但小时候是可以引导的,让她学会用更好的方式处理问题,也是在提高她的情商。情商低,做事情出于本能,都是小时候没有得到很好的引导。
前几天网上有新闻说,有人在机场脱掉鞋呼呼大睡,工作人员都不管。有个小伙子意气风发,满腔怒火,忍无可忍,直接把那人的鞋丢进了垃圾桶。我们会觉得,啊,真是大快人心。如果是我,我也会那么干。
但是能解决问题吗?
人受到攻击后的第一反应,不是想自己哪里出了问题,而是直接瞄准攻击他的人。
有些人喜欢快意恩仇,也不完全是情商问题,而是经历和习惯塑造的性格。也有人天生性情直爽,侠气万丈,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只是看怎么助了。从心理层面分析,做事情偏激的人,都跟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有关系。
所以,小时候的家庭关系和父母引导很重要。
②我只是不喜欢被欺负和瞧不起,所以一定要“打”回去。
小青牵着一只小狗,从拉拉家门口经过,小狗在门口拉了一坨粑粑。这是无意的,但因为她之前戳破了人家的气球,所以小青说,粑粑送你,不用谢!
她气得跳脚。
只一秒钟,灵机一动,马上有了主意。
她把粑粑铲起来,放进礼物盒里,松给了小青的妈妈。小青妈妈夸她是好孩子,并送她一支棒棒糖。糖很好吃,她走在路上想,这样做是不是有些过分?
可能是想减轻这份小小的愧疚,在遇到一位大姐姐抱着小猫时,她很主动地夸小猫可爱,然后把棒棒糖分享给它。大姐姐马上退避三舍,说,我家小白从来不吃别人吃过的东西。随后把小猫抱得紧紧的,说,我家小白只喜欢吃肉肉。
然后匆匆离开。
拉拉留在原地,自然很生气。她心想,哼,一只猫还这么娇贵!
她回到家,从厨柜最阴暗的角落里捉了一只小老鼠,精心包在礼物盒里,送给了那位大姐姐。
人都不喜欢被伤害,虽然很多时候,伤害人的人是意识不到的。
小青虽然不是故意报复,但还是因为之前的事情,所以不说抱歉;这个行为惹怒了拉拉,虽然她错在先,但她还是进行了新一轮的报复。很多时候,人与人相处,就是在这种思维错位中,出现和延续矛盾的。人往往如此,容易记住别人做过的事,却常常忘记自己做过什么。
而那位姐姐,不管出于什么样的心态,一系列举动让人很不舒服。我猜想,如果不是因为拉拉淘气太出名,别人都怕了,那她可能会有这样的家庭环境:她生长在中产阶级水准的家庭,家里经济条件不错,但并不非常有钱,所以人容易虚荣。她能拥有想要的,却不是应有尽有,所以人的心理就会矛盾和复杂。她记恨比自己有优势的人,又瞧不起比自己弱的人,所以行为常常夸张又偏激。
在感到受伤的时候,人本能地会反击,这也是需要做的事情。但怎么去反击,还需要我们仔细研究,并给小孩言传身教。你平时怎么反击别人,你的小孩就会下意识用同样的方法。
③有时候是纯粹觉得好玩,或者想引起你的注意。
小青牵着一只漂亮的气球,走在路上,很是高兴。拉拉心里直痒痒。于是从小挎包里拿出自己玩了很久的气球,使劲吹大,然后在小青后面猛然放气。小青吓了一跳,以为自己的气球破裂了,然后发现并不是。这样几次后,她知道是拉拉恶作剧,便不再理会。没想到最后一次,拉拉从包里拿出针,真的把她的气球扎破了。
拉拉玩了一天回到家,大声喊妈妈,没有人回应。原来妈妈在厨房做饭,没有听到她回来了。她看妈妈没发现自己,就躲进房间里,想看她惊吓的表情。
“坏小孩”随时随地都有灵感,让别人出丑,或者感觉很无奈。这是一种怎样的心理呢?我也说不上来,只是觉得,看到他们的反应,会感觉特别有意思。
我到现在都喜欢玩这种游戏,不是对所有人,是跟交往甚密的人。比如在别人喝东西的时候,猛然去掀他的瓶子,你知道会发生什么?比如把头发剪成渣,放在耳钉盒里送给别人,你知道他打开的瞬间是什么表情?比如在吃饭的时候,趁对方点餐或者去洗手间的间隙,把桌上的芥末料全部倒进他盘子里,你知道接下来会怎么样?
声明一点,我只搞男生。原因是,好玩,有趣,开心。
生活总需要调味品,只要不是本质问题,搞怪的人会比其他人活得轻松、快乐、洒脱。关键问题在于,要把它锁定在一个范围内,不能什么都去恶作剧。
④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没想过依赖他人。
因为淘气的次数太多,周围人连连受伤,拉拉得到了惩罚。
她被一件衣服锁在房间,带到衣柜深处,一个叫“淘气鬼王国”的地方。那里的人都很淘气,戴着各种动物头像的面具,还有各种奇怪的创意。大家热情欢迎她,请她坐下,却抽掉了椅子;她好不容易坐上去,屁股下面的气球爆裂,吓了她一跳;盘子端到她面前,她揭开扣在上面的碗,看到是却是一条蛇;当所有人都摘下面具,露出的是更可怕的面容。
她吓得魂飞魄散,借故上洗手间,一口气跑回家。
害怕是本能,可是每一次她都假装淡定,不大声痛斥,也不哭着找妈妈。她总在寻求自己化解,不消极,不退让。在一个人的成长中,这是很难得的。
她有想法,有创意,才会相信自己可以。沉默、哭闹、找他人庇护,也是一种方法,但不是最好的方法,更不是值得提倡的方法。
⑤当我想“洗心革面”的时候,身上的标签没法抹去。
拉拉拿着棒棒糖,从小青家出来,心里觉得不应该那样;但当她想改变一下的时候,那位大姐姐却给了她往常的反应。
后来从“淘气鬼王国”拼命跑出来,她觉得外面真好,并决定以后再不捉弄人了。她怀着一颗友善的心,出现在小伙伴面前,小伙伴已决定要整她。她被整了以后,非常生气,很快又陷入了报复的轮回中。
人的思维很容易定式,所以一旦形成印象,就很难去改变。人喜欢贴标签,而这些标签往往不准确,也很主观。比如一个人进了监狱,出来后,就很难再立足。因为大家觉得他做了坏事,是坏人,是害虫,是公敌。
没有人愿意真的去了解,这个人到底怎么犯罪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情景,是偶然和冲动,还是蓄谋已久。我们都不愿意突破自己的局限,去认识人和世界,看到更真实的本质与核心。
所谓害虫,是强者或对多数人来定义的;对所谓的害虫来说,人就是最大的害虫。
大人要自己先活得通达,才能去循序渐进地去引导和影响小孩。不要笼统地评价,是非对错好坏黑白,你要从每一个细节去分析,具体指出和说明。简单粗暴,是人类的一大恶习,却常常自以为很正确和聪明。
⑥跳出创意的盒子,我要如何安放自己?
“淘气鬼王国”里虽充满恶搞的人,但不乏创意和乐趣。它就像我们在生命最初,灵魂里储藏的创意空间,各种稀奇古怪的想法都在里面。
会走路和说话的衣服,长着腿和胡子的钟表,三个轮子的自行车,带着轮子的鞋,有表情和姿态的椅子,会看书的电视机,涂着口红的唢呐,画出来的逼真的海,月亮和太阳在同一个平面上……
那是一个很遥远的地方,它与现实之间有一条又长又曲折的路,拉拉进去和出来都走得很辛苦。当她觉得害怕,竭尽全力跑回现实的时候,那个地方在身后变成了一座小小的城堡。
我们都有一座那样的城堡,在现实生活中处得越久,它就越远,也越小。到后来,我们似乎感觉到,那里的场景是一场梦,自己都不相信曾经拥有过。你渐渐变成大家眼中的“乖”孩子,你在现实中获得的赞许越多,就越容易忘记和遗失那块宝地。创意、想象力、灵感,成为你最缺乏的东西,事实上它们一直都在原地。
拉拉总是背着一个小小的挎包,里面装满各种小玩意,帮她完成了很多个创意的瞬间。每个小孩都有过这样一个挎包,那是我们在现实中唯一可以打开思维的东西,但在长大的过程中,它也渐渐脱离了我们的生命。
多年以后的拉拉,是否还会记得,她有那样一座城堡,还有那个装满小玩意的小挎包?如果我们都还记得,并且没有丢掉,那我们一定无法被生活消耗成一个无趣且找不到自己的人。
后记:
据我妈说,我小时候很乖,特别听话。其实在我心里,从来不是一个喜欢乖的人,但小孩子特别擅长察言观色,努力讨好父母是他们的主旋律。大人也为了让你讨好他,会经常吓唬我们说,你再不听话,就把你丢掉。
这会给人造成心理阴影,缺乏安全感,而且不可能让一个人真正依赖你。就跟你虽生活在这个世界,却无法与它建立信赖感一样,因为很多时候你只是遵守它的规则,并不是出于真心赞同。
当我们慢慢长大,有了独立选择的意识,大人会觉得你很叛逆。他们没有足够的知识和耐心来理解这种变化,因为习惯了顺从和掌制,所以会用暴力来压制你意识中的力量。现在想起,真是往事不堪回首,成长总是血肉模糊的。
相反,我妹妹小时候特别“坏”,每天出去玩,追着男孩跑几条街,无胜不归;现在却是个顺势而为的人。我想事物的发展总是这样,因为内在力量要有个平衡,而通常人会往反方向觉醒。
我们不能用“淘气”来评判一个小孩,也不能片面地去理解淘气,你要看到它在成长中的积极意义。别一味地求“乖”,你要尊重一个人的天性,重视他的本质。仔细观察,耐心引导,它会成为一个人不可或缺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