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天确实没有做什么别的,一直忙着把海文颖的《接纳力》讲座从语音变成文字。一场60分钟的讲话,需要5个多小时的时间来整理。整理过程中,我发现:只是听讲座的话,会觉得讲了好多好多内容,听得头都胖了几圈;真正动手整理成文字了,才知道讲的内容其实很有限,大部分是从不同的角度举例说明主题,总结下来也就是那几句话罢了。只听和边听边整理的结果差异太大了吧!
听讲座的过程中,也有点评学员作业。首先海姥姥花了整整一个小时来讲:妈妈的本分事情就是要负责帮助孩子消化掉那些不良情绪。碰到事情时,想办法精确说出孩子碰到的事情和当时的感受,不评判,不责备,不求改变孩子看法,只以中立的态度说出这样的事实和孩子的感受就好了。当妈妈自己碰到这样的事情的时候,也是同样的办法,只要能不被评判,没有应该,充分自由真实的体验到自己的感受、明白事情的本来模样,并知道到底是哪一点刺激到自己产生激烈情绪的时候,就能够疗愈自己了。这样的做法,就是帮助孩子和自己滋长心力的最好办法。
举例说明:有位学员小的时候,被妈妈送去了奶奶家寄养。妈妈的立场是孩子去了一个物质条件好的地方,一定就会有更好的人生。可是对于这位学员来说,她就是觉得妈是妈不爱她,所以才遗弃了她。因此等她自己成年之后始终和妈妈作对:妈妈不同意的结婚对象,就是要去和他结婚,当然,之后也离了;总是换工作;总是找60多岁只靠微薄退休金生活的妈妈借钱,逼得妈妈要去找第二份工作挣钱养活她。虽然她知道这样不好,也知道这是对妈妈的报复,可是看了N多心理医生,找了N多朋友倾诉,在他那么多朋友们想要把她从坑里拉出来的愿望下,她依然没有爬出那个大坑,依然痛苦地折磨自己,也折磨妈妈。这位学员是如何最终解脱的呢?她面对着一群不对她评论,也不想改变她做法的一群人,反复倾诉这件事情,一遍又一遍。在反复的倾诉过程中,她充分地体会并回想起了自己当时的无助,痛苦的感受,然后就忽然解脱了——从此后不再折磨妈妈,也不再折磨自己了。帮助她达成解脱效果的不是别人,是她自己。是她在不被评判、没有指责和应该,没有被要求改变的状况下,反复而充分地体会到了自己那时的感受,并认识到整件事情中让自己痛苦的点——以为被妈妈抛弃,从此需要讨好奶奶。然后就在真的明白这些事情的时候,接纳了那时的自己。进而,从此以后,她再也不去找妈妈借钱了,还把肥胖的自己变成了婚前“妖精”的模样。
尽管明确说出了结论,也举例做了说明。依然有很多妈妈问:我的孩子怎么怎么了,我该怎么办呀?我该怎样去增加孩子的包容心和心力呀?我不批评指正他,他不是越来越不知好歹了吗?
不记得是在“得到”“李笑来”专栏的哪一篇看到的留言了,说开始分享的时候害怕分享了别人就会赶上自己。后来发现即使自己分享了结论,分享了结论得来的推理过程,别人也依然学不来。所以就能够大胆的分享出来了。听着海姥姥的作业点评,我猛地想起了这段话,也深有同感。
为什么知道了推理过程,知道了最后的结论,还听了很多例子,却依然不能理解到讲话者的意思并践行呢?或者说虽然理解了,照着践行了,但做出来的却是另外的样子呢?造成差异的原因到底在哪里?很多人会说周围环境变化了啊,或者面对的人群不同了啊,之类之类的话。这些确实是造成差异的原因,还有别的什么更根本的原因呢?
曾经看到过一句话说:一等人才能看到一等人的善良。具有相似背景,类似思路的人,才能真正理解到对方。我想尽管知道了推理过程,尽管知道了最后的结论,可是因为思路不同,背景知识不同,所以当时对事物的理解和推理就会完全不同。虽然可以接受别人的推理,可是因为自己的思路完全不同,看着是在照做,其实质却差了十万八千里啊……所以光听,没有转化的知识,听得再多,也没有意义。就好像钉在身上的猪肉,无论挂多久都不会变成自己的肉,也不会和自己的肌肉一样在相同时间产生相同反应。
所以听来的,始终是听来的,没有转化成自己的东西前,还是做不对。那怎样才能做到那些大牛传授的东西呢?努力把自己的思路变得和他们一样吧!虽然艰难,我们慢慢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