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书纸》
不知道你们有没有用过包书纸,当然,爱惜书本的孩子可能不需要用。对于我——一个吃书的人来说,那可是非用不可的。
印象中,小时候用的包书纸有很多种类,有彩色的带花印的,有彩色不带花印的,有纯色的,还有透明防水的等等。我是一个吃书的人。人们都说书要吃到肚子里,肚子里才有料。但我的吃书,可不是那个吃,我是一个坏书大王。很可能第一天领回家的书本,第二天就被我糟蹋透了。这儿一道折印,哪儿一处破角。往往,一学期用的课本,我一周就给用烂了,倒像是我好学翻烂了似的。所以,从小到大我的书籍唯一不能缺少的伙伴就是包书纸。这些包书纸也就成了我书本的保护伞和保护屏障。
更有趣的是,我曾经用透明包书纸包扎过的一本语文书,哪知半学期后,包书纸除去时,书面倒是干干净净毫无印记,书外壳全都脱落了。你说,奇不奇怪?想来,即使有包书纸,我的书本也经不起我的蹂躏。
记忆里,我的第一本书是由我父亲包扎的。那个时候市面上还没有那么多五颜六色可供选择的包书纸?那时候我的第一张包书纸是一张看过的旧报纸。还记得那时,父亲先用尺子对书比划了比划,后在报纸上也比划了比划,然后用铅笔在报纸上挂了好几条线,接着父亲就开始用剪刀剪啊剪,只见他上面剪一个缺口,下面又剪一个缺口,最后把整本书套了上去,左折一下右折一下,反复了好几次。哦!就这样,一本古朴的穿旧衣的新书就诞生了。
父亲是一个细心的人,他给我折包书纸的过程不像是我描述地那么简单。他总是用手仔细耐心地折叠,按压,所以他做的包书纸是从来不用胶水粘黏的。纸永远紧紧地贴合于书本,仿佛它们本身就是一体的。所以,儿时的我拿着父亲给我包完的新书总是要乐好几天,更会得意的把它拿到我的小伙伴面前炫耀。
今天,我也自己亲手包书了。这张包书纸是两张张废弃的A4纸相互叠加制作的,虽然外观有点简朴甚至难看,但这终归可以当作我爱书的明证。“吃书”的我并非真的不爱书,相反,我嗜书如命,但终归还是个破书大王。无奈,我也只能认命。刚包完书后,我突然想到了我的父亲,想起他曾经弯腰给我包书时的身影,想起那个在台灯下用直尺不断衡量报纸的父亲。我想,我是想他了。
如果,我能够在以后的人生中多学得一份细心和耐心,我都得感谢我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