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彬燕
“后天想邀请您来我家共进午餐,不知你是否有空?我家离布尔津仅半小时车程,方便的话,26日中午来家里吃饭吧。”这是艾敏发来的邀请。
我欣然应允,回复道:“好啊,届时我一定前往。”
“明天我要去阿勒泰,之后再返程。若无意外,后天便可前往我家。如遇特殊情况,我会及时告知。”文字后面她点缀一个亲亲的表情。
次日,艾敏再次发来信息:“姐,明天北京时间12点,我在家等你们哦。”
我要求她发送位置,很快便收到了。
她接着询问:“姐,我们会有多少人呢?你可以带上身边的亲朋好友和孩子们一起来。”
我答复道:“只有我一个人,其他人都忙。”
然而,当天早上艾敏更改了时间:“姐,改成北京时间1点。”
心中不禁嘀咕,究竟是什么重要的日子需要如此精心准备?难道是订婚仪式?我试探性地问:“是订婚吗?”
她嘿嘿一笑,没有直接回答。
我默认了她的回答,却也慌忙起来,头发乱得像飓风掀开的鸟窝残骸,抓起梳子理顺。镜中素颜让我犹豫再三,哈萨克族的订婚宴素来以隆重著称,我这副不施粉黛的模样实在失礼。说来也怪,连买菜都要挑水灵鲜嫩的,偏生对自己却总疏于打扮。
该准备什么礼物呢?原以为只是简单地吃顿饭,打算买些水果带去。新疆人喜爱南方水果,如香蕉、火龙果等,而当地的苹果和梨则并不稀奇。
我提着裙角,匆匆出门,向门口的精品店询问当地人订婚时通常送什么礼物。
最终,我选择了一款香水,用精美的礼品盒和粉色布条精心包装起来。
回想起上次见面,已是五年前在禾木村工作队的时候了。后来,她前往了吉木乃,我们之间的联系也逐渐减少。
如今,再次受邀前往她的家中,我内心既感到不好意思,又充满了期待。尤其是得知今天中午将有机会参加哈萨克族的订婚活动和热闹的舞会派对,更是让我兴奋不已。
驱车半小时后,我终于抵达了目的地——阔斯阿尔阿勒村。尽管村庄名字冗长难记,但导航的指引让我顺利找到。
在炎炎烈日下,我看到两个女孩骑着自行车在玩耍,我向她们询问艾敏家是哪个房子,但她们却摇头表示不知。当我问起村子里是否有人订婚时,她们也回答没有,并告诉我可能是其他村子。
只好打电话给艾敏。她很快便出来迎接我,透过车窗,我看到她并不像是要订婚的装扮。远远地跑过来与我拥抱,我调侃道:“你不是要订婚吗?”
她挽着我胳膊笑着回答:“借姐姐吉言,希望这是个好兆头,能很快订婚。到时候一定邀请姐姐。”
很快我们便进了屋子,艾敏的母亲满面笑容地迎了上来,与我贴脸拥抱,温暖而亲切。
她热情地邀请我落座,并端上了香气四溢的酥油茶和自家制作的美味糕点饼干。在轻松愉快的闲聊中,艾敏引领我参观了她们精心布置的家。
我惊叹哈萨克族对于居所的讲究,尤其是在整洁和角落的细致规划上,屋内摆放的沙发垫,炕上铺展的精美毯绣和布绣图案,都是艾敏那巧手的母亲一针一线亲手缝制的。
墙壁上挂满了别致的艺术装饰品,每一处细节都流露出她们对生活的深深热爱,对美学的保留和注重。
艾敏引我漫步于村落阡陌之间,村口蜿蜒的沼泽湿地与碧波荡漾的小河相映成趣。
这片农牧生活交织出独特的家园,当盛夏将山巅草甸染成翡翠色时,牧民便赶着云朵般的羊群向雪山深处迁徙,直到第一片金叶飘落,才踏着晨霜与山涧的叮咚声缓缓归来。
在品尝了艾敏妈妈煮的香浓味美的风干牛肉后,艾敏告诉我,由于我爸爸的离世,她今天特地邀请我到家里来表示慰问。这让我感受到了她深深的关怀和温暖。
在布尔津县,我几乎没有朋友。除了几个禾木村的民宿老板和水果摊的老板娘外,我很少与人交往。这次正儿八经地拜访哈萨克族朋友家做客,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体验。
艾敏和她的弟弟都是一本毕业的高材生,她不仅为家里添置家具、盖房子、补贴家用等尽责自己的力量,还回家帮妈妈分担家务。她在和谐幸福的家庭氛围中长大,让我深刻体会到一个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生的重要性。
做客结束后,艾敏妈妈给我装了土鸡蛋和点心让我带给孩子,并送了我一口红色珐琅小锅作为礼物,红艳艳的小锅釉面映着晚霞流光溢彩。
艾敏爸爸倚着门框笑,古铜色脸庞皱成核桃纹:"下回把家里人都带来,咱们宰羊羔子吃!"我满心欢喜地连连点头如捣蒜好好好地应承,怀里的珐琅锅红得像团喜气,沉甸甸载着塞外人家特有的淳朴情谊。
在返程的路上,成片的向日葵沿着公路铺展成金色波涛,花盘追着夕阳的方向轻轻摆动,像是古老部族告别的礼仪,奶香和风干牛肉还萦绕在衣襟,连戈壁滩的风都变得绵长温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