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舟最初是纪念谁的?

    《事物原始》载:“竞渡之事,起于勾践,今龙船是也。”汉代赵晔《吴越春秋》也认为,龙舟的起源“起于勾践,盖悯子胥之忠作”。至今专家公认的中国最早的“龙舟竞渡”的图形,发现于浙江宁波市鄞州区云龙镇甲村。赵晔的《吴越春秋》是最早明确定性“端午划龙舟”,起源是纪念伍子胥的的典籍。也就是说,端午节划龙舟,最开始是纪念伍子胥。两百多年后,才移植到屈原身上,变为纪念屈原。为什么会变成纪念屈原呢?这个问题值得考究。

      据《河姆渡遗址第一期发掘报告》称,早在7000年前,远古先民已用独木刳成木舟,并加上木桨划舟。我国古代南方水网地区人们常以舟代步,以舟为生产工具和交通工具。人们在捕捉鱼虾的劳作中,攀比渔获的多寡,休闲时又相约划船竞速,寓娱乐于劳动、生产及闲暇中,这是远古时竞渡的雏形。而龙是中原地区与南方地区汉族的民族图腾,闻一多先生在他的三篇作品《伏羲考》、《龙凤》、《端午考》中指出,黄帝在统一中原后,把自己部落的标志兼取并融合了被吞并的其它氏族、部落的标志性图案,最后拼合成汉族共同崇拜的形象“龙”,一种虚拟的综合性神灵,成为了汉族的标志。闻一多先生的《端午考》说,距屈子投江千余年前,划龙舟之习俗就已存在于吴越水乡一带,目的是通过祭祀图腾——龙,以祈求避免常见的水旱之灾。目前,龙舟赛的起源有江浙地区的吴越民系和湖南西北部沅陵两种说法。

      南朝萧梁时期(502年-557年)宗懔所著的《荆楚岁时记》,是一部中国古代荆楚地区的岁时节令、风物故事的介绍文集。在该书的第卅节里头记载着:“按五月五日竞渡,俗为屈原投汨罗日,伤其死所,故并命舟楫以拯之……邯郸淳曹娥碑云,五月五日,时迎伍君……斯又东吴之俗,事在子胥,不关屈平也。”认为东吴地区的端午竞渡是为了迎接已被当时人们视为河神的伍子胥,与屈原无关。关于粽子,则有当地的记载:“乡俗午日以粽奉伍大夫,非屈原也。”

        伍子胥是古代水战兵法的开创者,在中国兵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代表作品有《水战兵法》。伍子胥对苏州的水利建设也作出了巨大贡献,主持开挖了世界上第一条人工运河胥江,既避免了吴地的水患,又便利了当地的漕运和灌溉,对当地百姓的生计发展有着重大的意义。如今,为了纪念伍子胥,伍氏后人还会在端午节聚集苏州,参与伍子胥公祭活动。并建立了伍相祠,表达了苏州人对伍子胥不朽功勋的崇敬,抒发了对伍子胥“忠而见谤,信而见疑”的不平和惋惜。

      伍子胥和屈原都是爱国之人,都是五月初五去世的。但伍子胥最终背叛了楚国,投敌攻破楚国都城。屈原虽然也对楚怀有不满,但楚王并没有厚待他,反而疏远他,流放他到汉北和江南地区。在极度苦闷和绝望的心情下,屈原投江自杀。伍子胥辅佐阖闾登上王位,并挖掘出军事奇才孙吴,使得吴国军力大增。伍子胥掘楚平王坟墓,鞭尸三百,以报父兄之仇、家族之恨。

      伍子胥是背叛楚国后灭了吴国,报家仇私恨之人,这样的人物对统治阶级是最需要防范的。因此从统治阶级的统治的需要,屈原这样的人物是最适合包装宣传纪念的爱国者。所以后来两百多年后民间五月初五端午节,把吃粽子与划龙舟慢慢移植到屈原身上,变为纪念屈原的宣传就可以很好理解了。

端午节吃粽子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