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如阳光 灿若夏花
——学习教育扶贫先进典型有感
写在前面的话:“一年一度秋风劲”。金秋九月,如往日一样新的学期如约而至,宽阔的校园一切都那么熟悉。但我却觉得今年格外与众不同,一切都是新的,校园处处充满了蓬勃的力量。作为党员教师代表,在今天的主题党日活动上进行学习心得交流,学校主要领导安排要将材料写在简书上在群内交流,受宠若惊。第一次学习使用简书,还望不吝赐教。
根据学校党总支的安排,本人认真学习了《2019年全国脱贫攻坚奖获奖者李维正、陈立群、刘发英先进事迹》,他们虽身在暮年,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他们心系教育,无私奉献,捐资助学的实际行动实在令人敬佩。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教师,在教育脱贫攻坚的路上,如果我们做不出像他们一样令人瞩目的非凡之举,就让我们做教育扶贫微电影《爱如阳光》里的主人公——王老师吧!
《爱如阳光》主要讲述了农村一线教师为贫困留守残疾儿童因不能上学,而送教上门的故事。一名善良、敬业的乡村教师在送教上门过程中,与一个酷爱学习却失去双亲、与奶奶相依为命的残疾儿童小兰建立了母子般的情感,孩子渴望上学,渴望母爱,无不让老师为之感动落泪。最后在老师与学校的努力、教育局与当地政府的支持下,该儿童实现了愿望,走进了校园和其他孩子一样正常上学。
看到这部影片,也让我想到了我们学校“红烛先锋”党建品牌创建中一些实实在在的做法,特别是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教师党员“联教联生”、“红烛先锋”政策宣讲小分队进村入户宣讲等活动中也看到了影片中“王老师”的影子。上学期结束时,长期坚持“送教上门”的张居龙主任、赵琴老师、李克志老师等收到了家长的感谢信,正是他们用“送教”路上的艰辛赢得了家长的认可,他们就是我们身边的榜样,是我们学习的标杆。
作为一名党员教师,要在脱贫攻坚的路上不掉队、有所为,我想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首先,要靠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教师对学生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到世界观、人生观,小到一举手一投足,都渗透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如果我们能以自己的人格品质吸引学生,令学生钦佩,那么,我们的教育就已经向成功迈进了一大步。平时,遇到学生思想上有疙瘩解不开,我们耐心为他开导;有的学生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们给他送上一句鼓励的话语;有学生生病了,我们主动嘘寒问暖,甚至是放弃休息时间送他到医院就诊……教育无小事,事事都育人。我想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才体现了教师人格魅力的伟大。
其次,要以无私的关爱温暖学生。教师的爱如同阳光普照大地,如同雨露滋润万物,爱的力量是伟大的。上学期,疫情之后开学的第一周是我总值周。不经意间我发现初二(1)班的小青同学总是穿着一双手工做的花布鞋,走在队伍里格外显眼。说实话,现在校园里几乎看不到穿布鞋上学的学生了。因为我上这个班的语文课,我知道这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经和班主任老师沟通,这个学生是一个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户。于是,我给她买了一双百十元的小白鞋送给她,并鼓励她好好学习,争取更多的第一。自那以后我发现,这个学生的学习比以前更努力了,更刻苦了。果不然,期中考试她拿了班级第一,再后来“大学梦”主题演讲的时候她穿着小白鞋上台演讲,也获奖了。从这位同学的身上我深切感受到,不论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只要你给他爱和阳光,他一定会灿若夏花,绽放自己最亮丽的色彩。
再次,要以渊博的知识引领学生。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高质量的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和提升贫困群众造血能力的重要抓手。贫困家庭只要有一个孩子考上大学,毕业后就可能带动一个家庭脱贫。治贫先治愚,贫困地区和贫困家庭只要有了文化和知识,发展就有了希望。因此,作为一所面向农村招生的寄宿制学校,我们一定要树立“教好一个孩子,就是幸福一个家庭”的理念,坚持“‛三零‛底线是质量之基、阳光健康是质量之魂,学业成绩是质量之花”的“三维”质量观,把学生的生命健康和安全放在第一位,把学生的品德培养摆在重要位置,不求人人成材但求个个成人,促进学生健康快乐成长。还要从上好每堂课、辅导好每节自习、批改好每次作业做起,对学生负责,为学生的未来发展着想,为学生的学业进步发展保驾护航,为孩子积蓄未来发展的核心竞争力,争取有更多的学生考入理想的高中,为实现自己的大学梦迈好坚实的第一步。
教育是一种润物无声的渐染,不是疾风暴雨的荡涤;是一种春风化雨的感化,不是厉风严霜的摧残;是一种顺其自然的发展,不是千人一面的雕琢……教师的人格魅力、宽容博爱以及渊博的知识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最大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