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生产改良途径:作物遗传改良、作物生长条件改善
第一节 作物进化与遗传改良
一、作物品种的概念
1. 品种(variety/cultivar):人类在一定生态条件和经济条件下,根据某种需要所选育的某种作物的一定群体。【variety有变种的意思,故将cultivated variety合成】
2. 品种的基本特性(DUS):特异性(distinctness)、一致性(uniformity)、稳定性(stability)。
二、自然进化与人工变化
1. 由野生到栽培的演变过程,为进化。
2. 决定进化的基本因素:变异、遗传(内因、基础)、选择(方向)。
3. 分为自然进化、人工进化。作物育种就是适当利用自然进化的人工进化。
三、遗传改良在作物生产发展中的应用
(一)提高单产
(二)改进品质
(三)保持稳产和品质
(四)扩大作物种植面积
(五)利于耕作制度改良、复种指数提高、农业机械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提高
第二节 作物育种学的发展
一、作物育种学的性质和任务
1. 作物育种学是研究 选育和繁殖优良品种 的理论和方法的科学。
2. 基本任务:
(一)研究、掌握作物遗传变异规律
(二)发掘、研究、利用有关作物资源
(三)繁殖、推广
二、作物育种学的主要内容及特点
1. 内容:
(一)育种目标制定和实现目标策略
(二)种质资源搜集、保存、评价、利用、创新
(三)育种的各个方法、理论与技术
(四)新品种的审定、推广、种子生产
2. 特点:
(一)综合多个优良基因,同步改良农作物的产量、品质、抗性水平
(二)工作量大,定向改良有随机性
(三)育种既是科学又是艺术
三、作物育种发展和分子育种兴起
1. 作物育种发展
绿色革命(矮秆小麦产量提高)
2. 分子育种兴起
定向改造生物
*基因工程的优点:
(一)有利基因在人、动物、植物、微生物4大系统内可进行随机交换
(二)获得生物定向变异
(三)个别目的基因转移,速度比常规育种快
第三节 作物育种的成就与展望
一、近代成就
1. 新品种选育、推广。(绿色革命、水稻野败不育系等多种新品种)
2. 种质资源收集、保存、创新。(现代化种质资源库【低温种质库、田间种质库、试管苗种质库】)
3. 育种新技术方法的研究利用。(杂种优势、远缘杂交、诱变育种、群体改良等)
4. 目标性状的选育。(抗病、高品质等)
二、展望
种业市场竞争焦点:作物杂交种、转基因品种
控制种业市场的主要手段:种质资源、基因资源、高端技术专利
1. 种质资源工作加强。(除征集外,还要对已有材料鉴定,筛选优异性状材料)
2. 育种理论方法研究更深入。(育种预见性,提高育种效率,加强现代生物技术育种上应用)
3. 加强多学科综合研究、育种单位间合作。(多点实验、异地穿梭育种 shuttle breeding)
4. 种子产业化。(缩短育种周期,企业与育种单位结合,形成育、繁、加、销一体化【为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科技与经济“两张皮”问题,农业农村部已在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和广东广州启动建设了四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