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率下,让“舌尖上的腐败”无处遁形

6月9日,福建省委常委会召开会议,强调要“压紧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严于律己、严负其责、严管所辖,以上率下、带头抵制违规吃喝歪风”。这一要求剑指“四风”问题中的顽瘴痼疾,彰显了省委以钉钉子精神深化作风建设的坚定决心。违规吃喝看似小事小节,实则是滋生腐败的温床,是破坏政治生态的“第一道缺口”。唯有各级领导干部严字当头、以上率下,方能涤荡这股歪风邪气,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违规吃喝之所以屡禁不止,根源在于一些党员干部思想认识存在偏差。有人认为吃顿饭不算什么,把公款吃喝当作工作需要;有人觉得人情难却,把接受宴请视为人之常情;更有人借吃喝之名行利益输送之实,使饭局异化为权钱交易的遮羞布。这些错误观念如不彻底纠正,作风建设就难以深入。福建省委强调严于律己,正是要求党员干部从思想源头上筑牢防线,深刻认识酒杯一端,原则放宽的危害性,自觉抵制饭局文化的侵蚀。历史经验表明,许多领导干部的腐化堕落,往往就是从一顿饭、一杯酒开始的。思想上的松一寸,行动上就会散一尺。只有时刻保持“堤溃蚁孔,气泄针芒”的警觉,才能守住廉洁自律的底线。

压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必须构建严密的制度笼子。福建省委要求“严负其责、严管所辖”,明确了各级党组织和领导干部在作风建设中的责任担当。近年来,福建探索建立的一月一督查、一季一通报机制,将违规吃喝问题纳入巡视巡察重点内容,运用大数据技术筛查公款消费异常情况,形成了有力的监督网络。但制度的生命在于执行,再好的制度如果停留在纸上,就会成为“稻草人”“纸老虎”。某市曾查处一起典型案例:某单位领导在内部食堂超标准接待,事后以工作餐名义报销,最终受到党纪处分。这一案例警示我们,必须紧盯舌尖上的腐败新变种,对转入内部食堂、农家乐等隐蔽场所的违规吃喝露头就打,防止“四风”问题反弹回潮。

“教者,效也,上为之,下效之。”领导干部的言行具有强烈的示范效应。福建省委强调以上率下,抓住了作风建设的关键。当上级领导拒绝参加不必要的宴请,下级自然不敢轻易越线;当一把手带头节俭办事,整个单位就会形成崇俭抑奢的氛围。明代清官海瑞在福建南平任教谕时,毅然拒绝当时盛行的入学宴,以学校是教书育人的清净之地,岂能沾染吃喝风气的凛然正气,树立了为官标杆。今天,我们更需要这样的表率力量。福建省直某部门主要领导坚持公务接待“食堂就餐、不上酒水”的做法,带动了整个系统风气的转变,这就是以上率下的生动实践。领导干部只有自身正、自身硬,说话才有底气,管理才有威信。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福建省委常委会的部署要求,释放了持之以恒纠治“四风”的强烈信号。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当以严的主基调砥砺前行,从一顿饭、一杯酒严起,让“不想吃、不敢吃、不能吃”成为常态。唯有如此,才能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为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超越提供坚强作风保障。当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能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违规吃喝”的歪风就必将失去生存土壤,清正廉洁的新风必将充盈八闽大地。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