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到23岁的人生,前路就充满了本我与超我抗争的选择题。
(一)
还有一个月她就满23岁了。
即将立秋的深圳,仍然发出了橙色高温预警信号。
她穿着条纹短袖,黑色运动裤,碎花休闲布鞋,外出买床上书桌。回到宿舍楼下的时候,正好看到了门口上贴的一张报装宽带的广告:“独享40M宽带,60元一个月。”
“报装吗?好想要有wifi的宿舍生活。”心里出现了个小女孩,软绵绵地摊在沙发上。
“宽带一般都要报装一年的,这一年我要一直在公司宿舍里住吗?”
“我要自己出去租个好点的房子住,过点文青点的生活吗?在家里种些多肉什么的。”
“可我每一个月的工资只有3000。”
二十出头的年轻人要不要刚毕业就过上了优质的生活?
(二)
提着床上书桌一步步上楼。宿舍这一带的环境比较差,宿舍的楼道里也常常有人乱扔各种生活垃圾,楼道里常常夹杂着小孩子的尿味。
她在心里边盘算着报装宽带的问题,边开了宿舍的门。摆好床上书桌,等待电脑开启的时候,刷了刷朋友圈,正好看到以前一位旧同学晒出了她和舍友合租的舒适大房子的欢乐合照。小资生活、宽敞客厅、充沛阳光、柔软大沙发、卖萌抱枕、三五舍友半躺沙发,还有一只小猫。再配上一句感叹周末美好生活的文字。
她心里有点羡慕了。
有点挣扎,也有点动摇。曾经自己也是个生活无忧的小公主。
“二十出头的青年们,是不是一定要过得生活艰苦,磨炼身心?”她试图用传统的“必先苦其心志”的思想去安慰自己,可这个说法连自己也无法信服。
因为个人发展的最重要因素在于个人的心态啊,又不是看过得有多苦。个人发展主要看个人是否足够积极争取和主动学习啊。艰苦与否只是成长路上的一个辅助因素而已,积极的人即使生活舒适一样有一颗争取的心啊。
然后她还是转瞬想到了工资的问题。只有3000工资,要存点钱下来学投资基金或者保险,她也想要自己能存点钱来买些书、学画画,投资自己。
等到这样想的时候,心里忽然就释怀了。自己在怎样的实际情况之下就做什么事情呀,工资只有3000就做3000能承担的事情呀。把“住更好的环境”、“投资理财”、“买书”、“学乐器”等等一些想法按需求优先级的顺序排起来的时候,“住更好的环境”这个需求就没那么重要了。
处在怎样的实际情况就做什么事呗,还没有好的居住环境就没有呗,因为你能支配的资金里还有更重要的需求等着你实现呀。
(三)
人生啊,真的是充满了很多要与本我的享乐作斗争的选择题啊。
那些意欲清闲舒适的享乐潜意识,就如古老又粗壮的藤蔓,每时每刻都在生活的每个角落里攀爬出来,绞缠住你想要前进的双脚。
她常常就有这样的感受。晚上十点以后加班回家,就会一直玩手机,超过12点了也不肯睡。周末难得拥有自我支配的时间,计划好要看多少页书,最终一定会在床上玩手机度过一天。
只是,时光虚度厌了以后,你始终会忍不住问自己一个问题的。
我已经二十多岁了,我要的到底是什么?
“二十三岁了,我要的是什么?”她也问了自己。
离开了学校,再没有人为你安排课程计划和学习进度,要成长到什么程度,真的完全靠你自己的了。
你的工作如何总结,你的休息时间如何安排,你的短期职业规划,你的短期人生规划……
只是二十三岁的她,在盲目摸索着换过三份工作的她,也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迷茫的小姑娘了。
在焦虑的探索中寻找答案,也在长达了将近一年的探索中找到了答案。找到了自己的特长,找到了想要的目标,也找到了职业方向。
她开始心里开始默默地拟画起了草图来了。画矩形。画关联曲线,然后把大目标、拆分出来的每一个小目标,为小目标而执行的事项,逐个填进了矩形里。
总要有一个目标,然后才会有实现的行动啊。
那天早上,她提早了半个小时去上班,夏日早晨的阳光正好,我看见她在笔记本上写下了三个计划。
【职业规划】:
三年到五年的职业规划,她想要达到的职位就是【产品经理】,去掌握不仅仅是技术所需的知识。为了这个目标,她分了年度计划、季度计划和月度计划。最后制定的每日计划里画出了几类打卡表,每天都要完成每日计划并打卡。
【理财规划】:
三年到五年的理财规划,她想要自己开始有计划地存钱作一些额外的投资,让工资增值。每个月都预先列好下个月即将产生的费用支出,心里有个预算清单,下个月就不会随便花钱了。毕竟清楚地算出了她再乱消费的话,就真的要吃土了。而让她萌生了清晰的理财想法的原因,是那天中午她接到了一个楼盘推销电话,佛山一个小户型首付仅需18万。
【个人投资】:
三年到五年的个人投资规划,她反而没有太针对性的想法。自己皮肤正在变差,那就把一小部分钱花在种草护肤品上面吧。觉得自己对哪方面的知识感兴趣,那就去买纸质书买电子书去看吧,心理学也可以、哲学也可以、文学也可以、增加更多的代码书也可以。写日记就大多是时间上的投入了,但真的很想自己能坚持下来写日记的习惯。学画画的话,就真的想花钱花时间去学了,只是存钱以后,还是想先用来理财投资呀。
已经进入职场的我们,这次真的要学会自我规划了。
(四)
当你纠结,就把利与弊写下来。
当你纠结的时候,就把利与弊写下来,常常你写到一半的时候,那个不甘心就已经释怀了。也说不定一篇日记就此产生,就像现在的这篇碎碎念一样。
因为不想自己再被惰性所操控,不想心里两个小人激烈打架,最后还是一个说我们继续睡觉吧,另外一个说好呀好呀。所以她找到了一个不再纵容惰性的好方法,就是分析利弊。当事情的弊端显得现实又迫切的时候,你的行动力就会来了。
或许你看完她这篇日记的时候,当时仿佛受到了鼓励,但共鸣太浅,过后又会忘记。但是她想告诉你,能有这两千多字的想法的时候,这些就真的是成了她宝贵的生活经历,她才能如此顺畅地与你娓娓道来。
不是方法论,也不是熬鸡汤,而是她的成长经历里真的逼她走到了这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