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总是对自己过往的经验很自信,但世界从来不是很客观的存在于我们每个人。
曾经的我就是一个诸事都看不惯的人。
一.
J现在是我的朋友。但曾经初识他,内心却咒骂着这种人怎么还能活在这个世界上。
他的个人生活一团糟,一个男士可以三天不洗头,指甲留的长长的。工位上从来都是乱七八糟,看着真是扎眼。而且身体肥胖臃肿,上班还经常迟到。都三十岁了还无房无车无存款,没有女朋友也是活该。
我看他的空余时间都用来了玩游戏。一点也没有上进心。人的状态就是得过且过。我想着这种人和我永远是没有交集的。
但是有一天,刚发完工资。我就掉了皮包。那个月很吃紧,周围的人都知道了,但是只有J,下班的时候给我塞了两千块钱。那是他一半的工资。先用着吧,不急着还。
后来我就打听了关于J的更多隐藏信息。原来J的父母在他五岁的时候就离异了。他跟着父亲和爷奶住在一起。爷奶只会满足他的生理需求,而心理上的照顾是缺失的。这也就是说他为什么邋里邋遢的原因。心理上无人引导,会使其没有人生目标。所以也就谈何行动。
在他的认知中,生命短暂,活在当下。还钱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借钱给我。他回了句,钱是干什么的,不就是用来花的吗。所以这也解释了他从不储蓄的原因。其他人不借钱给我也是因为人人都有自己的规划。没有多余的闲钱。但是就是这个我无比厌恶的垃圾在我犯难的时候帮了我。
我们对待生活的思考永远总是随性,单一肤浅,片面且不假思索的。根据碎片化的,二手,三手信息就匆匆的得出结论。在丹尼尔。卡尼曼所写的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指出人的大脑思考分为两种状态,系统一直觉本能的快思考和系统二收集信息,分析整理得出最优解的慢思考。他指出我们的大脑更偏向于系统一。那是一种快思考。不假思索的,根据特定环境之后本能发出的反应。
所以我们的大脑天生就不喜欢深度的思考。因为我们体内流淌着祖先的基因就不允许我们这样做。难道让他们在遇到剑齿虎后在思考五分钟制定一个最优解的逃跑攻略么。
你的那些看不惯,本质上就是你的认知偏误,就是你对信息掌握的不全面,不加以分析导致得出的错误的结论。换句话说,就是你的过往经验和知识储备都不足以让你理解这件事。
看不惯就是不理解。不接受。和你的生活经验背道而驰。本质上就是你的偏见。
二.
小时候每次回去姥姥姥爷家。桌子上堆积如山的食品袋,垃圾袋。还有发霉的馒头。即使是不吃了,也舍不得倒掉。就那样放着。我很是不能理解。还有就是吃饭的时候,喜欢噱手指。脏不脏啊。现在我知道,他们都是出生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的人经历过三年自然灾害。受过食物短缺的深深伤害。我们活在衣食无忧的年代自然无法想象他们所经历了什么。这也就是日后我常常告诫自己,你不是当事人,就不要往下论断。长毛算什么,就是观音土也吃过。
著名的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我们感知到的事物从来不是事物本身的样子,带着我们的经验认知去感知事物,得到的是经过我们思维处理后事物。世界既如此,所以我们感知的不是世界的本身,而是我们主观解释后的世界。
所以那些发霉的馒头在我看来是没有的垃圾,但是在经历过饥荒的老人眼中,那就是活命的资本。还有就是搜集塑料袋,各种垃圾舍不得扔,这些都是受过穷之后养成的习惯。即使是在吃喝充裕的今天,这些习惯也根深蒂固的被保留了下来。
我们的经历不同,对世界会有不同的认知。继而导致我们看待世界的角度不同。所以从这个层面上来讲,这也就是造成我们独一无二的原因。
你看不惯的,是因为你和他就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人,你没有我过往的经历,我们解读到的世界就会不同。
知道了这一点,承认了自己的无知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存在即是合理。多掌握一些信息,往下多思考一步。你就不再有那么多的看不惯了。
三
我最讨厌就是母亲说随便。
每次出去吃饭,问她吃什么,她都说随便。然后我定了一个餐馆。她又说这个饭太咸了,价格贵了。服务不好。
她过生日的时候,我都不敢买礼物了。身边总是出现这样一个差评师,也让我做事左右为难。我不买吧,她像旁人抱怨我连她生日礼物都忘记了。买了吧,这挑剔那不满。
随便的本质是什么,是一种犹犹豫豫的态度。此刻她内心应该经历了无比复杂的,各种权衡,各种利弊之后,得出的结论。
其实她没有针对我。而是心里衡量的标准太多了,考虑的太复杂。所以很难下决定。就比如说从开始选饭店,她就要经历万分复杂的心里活动。诸如,从营养学角度,从价格,服务,性价比,味道等等。所以她是在和自己较劲。总想着花钱,要花的最实惠。这些东西其实他都在心理算计好了,只是没说出来。
但是为什么不说呢。因为如果他说出来,就会感觉比较自我。她不敢表达自己的这种需求。因为在家得时候,都说是习惯性的先满足大家的需求,最后才是她的。所以表面上看似的随便,隐含了她的诸多心理斗争。
但她最终还是放弃了这些表达,放弃并不意味着没有想法。了解了这一点,我瞬间释怀了之前的困惑。理解了她的原因。所以在以后她在发出这种埋怨之后,我反而觉得她很可爱。
去理解,并深深地接受,看问题的角度就会发生转变,这种偏见就会消除。
有时候我常常在想,为什么那些前辈们看待我们年轻人的问题会如此淡定从容。我们一蹦三尺高的惊心动魄在他们那里却成了波澜不惊的一汪湖水。很多人讲那是一种阅尽千帆之后的胸怀气度(这句话真是听起来真跟没听一样)我觉得往深一层想,年长的人在物质,资源,人脉上都比我们年轻人高很多。而且思考问题更加的深入透彻可以直戳本质。因此那种淡定的背后是胸有成竹。是完全可以掌控全局的十足把握。
即便是解决不了,但也可凭借深厚老道的经验将隐藏于背后的问题解释个大概。
人一旦了解了这件事。也就释怀了,也就没有那么多的想法。所以看不惯这件事,也表示着你可能阅历尚浅,经验和能力都有限。
我们在年轻时候对于这个世界的偏见,都将会成为老年时教育下一代的谈资。所以也理解那些带有很多偏见的可爱人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