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大炮书斋”微信公众号
这是炮叔的第34篇原创
近日,炮叔专用的视频APP一直推荐一个视频,标题是陈凯歌回应《无极》争议,我一想,《无极》看过呀,好多年前了,咋还在说呢。就点开视频,于是看到了李诚儒和陈凯歌的对话,于是看到了凯歌导演的玻璃心,于是看到了凯歌导演的敏感点。
十五年过去了,他竟依然对此耿耿于怀,竟依然对此极度敏感,原来他一直没有放下,还在纠结那些带给他伤害的话语,可见当初那些事件对他的伤害有多大。
炮叔对此部电影也是记忆犹新,记得那会还是个正儿八经的文艺青年,身处象牙塔中,看到电影预告时决心追它一追,于是开始关注,期待上映。犹记得当年说是x年磨一剑,大型东方魔幻巨制等惊爆字眼,且该片汇聚了当时中日韩三国差不多顶流助阵,甚至凯哥导演把自己当时的老婆也贡献出来,这牺牲,这野心,片子不成爆款貌似说不过去。想那凯哥前有《霸王别姬》珠玉在前,质量再差也差不到哪里去,没想到看完电影,直接傻眼,用成儒老师的三如连击来形容再恰当不过。
关于《无极》电影的内容已基本忘却,残存的记忆也只剩下张倾城的船戏以及被放风筝等反物理画面,倒是对彼时另一部作品记忆犹新--《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以下简称馒头)。‘馒头’的问世,直接颠覆了当时人们的思想,观众从来没想到,电影还能这么恶搞,视频还能做得这么创新,原来娱乐还能这么玩,原来脑洞可以这么开。本来看完《无极》我不想推荐给好基友的,结果我把原片和‘馒头’一起分享了出去,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后来‘馒头’一战成名,点击量如病毒传播一般上升,恶搞视频开山鼻祖胡戈登上历史舞台。
胡戈的出现,直接带领大伙走进了一个新的时代,在他之后,无数恶搞视频如雨后春笋般浮现在互联网上,各类电影给这些天才少年们提供了数不清的素材,包括几年之后的‘淮秀帮’、‘胥渡吧’等,都是衍生品,也曾一度带给观众欢乐。曾几何时,看恶搞视频的热情甚至一度超过了看正片。如今,小视频统治着观众的手机,恶搞视频进化成鬼畜视频,江湖早已没有胡戈,也再没有‘馒头’这样的神作了。江湖早已是另一个江湖了。
说回凯歌,当初肯定也是被‘馒头’深深伤害过的,且现在看来这把刀子至今没拔出来。试想,你花了几年时间,好多万的钱,精心筹备的剧本,创作了自以为牛X,超前的大作,被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键盘侠贬成这样,换谁心里都不好受,就像炮叔的文章,篇篇原创,都是构思几日才写成的,突然被人家调侃说写得不如小学生,心里也憋屈。可是,陈导,没人把刀架你脖子上逼你拍电影呀,电影是你自己要拍的,拍出来被人夸是你的本事,被人侃也需受着,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总不能把骂你电影的嘴都堵上吧,隔壁张国师的电影也照样被恶搞,人也没说啥呀。拍不出好电影怪谁。
说到伤害,电影被贬你觉得受到了伤害,那那些被你电影伤害的人又谁去理解他们的痛苦,尤其像炮叔这种,人生第一次这么大费周章地关注一部电影,从宣传片开始到正式上映,结果看到了一坨屎,逐梦演艺圈的梦想就此幻灭,找谁说理去?幸好我们懂得及早拔刀,你自己至今拔不出来,怨得了别人?
说到底还是凯歌导演太矫情,不管是十几年前的五十几岁,还是当下的六十几岁,接近七十,都要古稀之人了,还在纠结人们对你十几年前作品的评价,见不得差评,听不得恶语,其实duck不必。任何作品都有喜欢的人,也有不喜欢的人,你无法控制所以观众,《无极》不过是当了被恶搞的第一只螃蟹,胡戈大神也只是对事不对人,恰好撞到他的枪口上,某种意义上来说,‘馒头’和正片互相成就,一个正向提供素材,一个反向提供知名度,至于凯歌导演的那句‘人不能无耻到这种地步’,也不用太较真,咱本来就是娱乐圈的,娱与被娱,真有那么重要吗?谁让你拍不出好电影。
还想到凯歌导演的另一句话,“十年之内,没人能看懂《无极》”。如今十五年过去了,也不知道有没有人能看懂,或许看懂得人早就懂,那些看不懂的人,估计早就忘了这部电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