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然后你起来玩手机?”
“也不是啊,我就是起来以后会发条朋友圈或者微博然后查看查看昨晚接收到的信息啊,这不算玩手机吧...”
“Really?(是吗,真的吗?)那不如你注意记录一下你起来以后各项时间花费的时间再来找我。”
...
02
最近终于有小伙伴受到了我持续早起行动的鼓舞,决心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可他还没持续几天就来找我吐槽:“早上起来以后没多久就困了,还得补个觉,人还感觉不精神。”
“十点半到五点半七个小时睡眠是略微有点欠缺的,困了在桌上趴个十五分钟没什么大碍,不要太在意,注意及时调整就好。”
“最关键的是我觉得效率也没多高啊,感觉自己没做什么事情,时间就从五点半到了八点。
“你起来第一件事情是干什么?”
“关了闹钟以后顺手看一下昨晚发的微博有没有互动消息产生吧嘿嘿。”
听到这句我当时脸就绿了,于是也就有了开头的那段对话。
幸亏小伙伴在手机的另一端看不见我的表情变化,不然他大概能感受到摩羯可以带来的额外寒冬。
这就是我在《事情没持续做好之前,先不要谈灵活度》一文中反复强调的“第一反应”,极大程度影响我们行为走向的第一反应。
而在我们小伙伴的这个案例中,早起之后不是赶紧完成重要的事项,比如读书、背单词、写作、思考等,却是“看一看我昨晚发的微博有没有人点赞”?
说夸张一点那还不如在被窝里多赖一会儿呢。当然这只是说笑,因为早起这个行动,其本身所能够蕴含的意义有极强的可塑性,只是我们的这位小伙伴,尚未意识到而已。
早起只是一个手段,一个形式,而非最终的目的,最终的目的,是要通过这个事项,帮助我们更好的去做事情,做有价值的事情。
03
“一日之计在于晨”这句俗语我们都早已听的耳朵起茧了,可为什么早上就是一天中最精贵的时间呢?
因为在古人眼中,早上是精力最旺盛的时候,这种时刻恰恰适合集中注意,开始一天的事项:学习,生活或工作。
所以这其中其实暗含了一层直到今天才被李笑来老师提出来的道理:注意力>时间。
这也是为什么我对小伙伴“第一时间打开微博”的反应有那么大意见的原因——一早起来就做令人注意力涣散的事情,起再早也怕是难以过上高效的生活。
所以我们才有说:
还记得暑假实习的时候,跟同组的同事每天清早都面临同样负荷的工作,往往都是我先完成之后再去帮他,开始我还很好奇,按理说不应该是有经验的前辈完成的更高效一点吗,难道他这是在故意为难我胖虎?时间其实无法管理,因为无论如何,你都只能每天拥有24hrs,我们能够管理的,永远只有自己,自己的精力。
后来经过观察,我才发现他工作低效,或者至少是比我低效的原因——他的注意力极其涣散,一份文件还没处理完,就被手机的振动吸引了过去,有时刚放下手机又不得不拿起,有的信息是工作相关,有的只是普通的门户网站的推送。
但我可以肯定的是,那些一直在振动而从未响铃的消息,都不是急需处理的消息。
我们一直嘴上挂着“精力管理”,嚷嚷着要学习“断舍离”,但倘若我们连手机讯息的轻重缓急都处理不好,又何谈过上自律高效的人生呢?
五点半起床是很棒,可更棒的是,无论何时,我们都能拥有对自己注意的掌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