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们好啊,我是阿宁。
2019年,87岁高龄的稻盛和夫先生完成了他人生中的最后一本著作——《心:稻盛和夫一生的嘱托》。
该书通俗易读,全书包含了稻盛和夫先生满满的真诚,感觉像一位和善的老爷爷在把他一生的智慧和哲学讲给我们听,希望我们人生路上少走些弯路。
书中开篇写到“回顾迄今为止八十多载的人生,追忆超过半个世纪的经营者生涯,我现在想要告诉大家、想要留在这个世上的,基本上只有一件事,这就是“一切成功都归结于利他之心”。”
人生就是一场从“心”开始,到“心”结束的旅程,人生一切问题的根本就是这颗“心”。
01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稻盛和夫小时候,家里有叔叔患了肺结核,他害怕被传染,所以每次经过叔叔的小屋时,都捏着鼻子飞跑过去。
结果,一直照顾叔叔的父亲和对该病毫不在意的哥哥没被传染,反而是格外注意的他感染了肺结核。他顿时觉得死亡的威胁日益迫近,每天惶恐不安、闷闷不乐。
住院期间一位好心的大婶借他了一本书,他在书中看到一句话,“所有的灾难都是由我们的内心吸引而来的,自己的内心不予呼唤的东西,绝不会来到我们身边。”
那一刻,他恍然大悟,原来他得病是内心的投射,是自己吸引来的。
稻盛和夫先生在书中说“人生中所发生的一切事情,都是由自己的内心吸引而来的。面对眼前发生的事情,抱什么想法、以怎样的心态去对待,人生将因此发生巨大变化。”
在知乎上看到过一个小例子。
一对年轻夫妻经常吵架,每次吵完两个人心里都非常难受。
他们的对门住着一对老夫妇,这对老夫妇每天同进同出、笑声不断、恩恩爱爱。
年轻夫妻很奇怪,就向老先生请教,老先生直言不讳地说“原因是你们两个都是好人,我们两个人都是坏人!”
年轻夫妻有点儿生气,说“我们真心实意向您请教,您却拿我们开玩笑!”
老先生向他们解释道,“你们两个人凡事都认为自己是对的,是好人,错误都在对方,所以就有矛盾,这样能不吵架吗?而我们两个人从结婚开始,一发生矛盾都认为错在自己,自己是坏人,找自己的原因,反省自己的问题,所以怎么吵的起来呢?”
年轻夫妻闻言恍然大悟。
在生活中,一个人所有矛盾和烦恼的源头都来自自己心里,心无他人非,何处有矛盾?
人生中发生的一切事情,全都是由我们自己的心吸引过来、塑造出来的。你是什么样的人,就会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里。
所谓“一念一世界。相由心生,境由心转”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02 动机良善,极致利他
稻盛和夫创办京瓷公司初期的经营动机是把他个人的技术发扬光大,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他自己的技术梦想。
公司的经营策略一直都是围绕着这点开展的。直到创业第三年发生了一件事,让他不得不重新思考公司存在的意义。
有一天,十余名员工突然找到他,向他提出加薪、提高奖金额度等改善待遇及未来保障等要求,如果不答应就全体辞职。
那时候,公司刚成立不久,没有实力满足他们提出的所有要求。
稻盛和夫把他们带回了自己的住所,并与他们促膝长谈了三天三夜,终于让他们理解了他的想法,接受了他的意见。
但那一夜他失眠了,他反复思考自己创办京瓷公司的初心和存在的意义。
经过彻底思考,他得出一个结论,公司的存在,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个人抱负,而是为了守护员工的生活,给他们代领幸福的人生。“利他”才是公司存在的意义。
从那刻起,京瓷公司的存在意义从“利己”转变为“利他”。京瓷公司的发展也迎来了巨大的转机。
正如稻盛和夫在书中所言“如果动机是善良的,事情自然就会朝好的方向发展,如果动机的利己的,或者邪恶的,那么无论多么努力,事情都无法顺利推进。”
这两天2024年高考成绩出来了,让我想起了那位用生命默默托起无数大山女孩希望的华坪女高校长张桂梅校长。
她2008年创建华坪女高的初心:办一所不花钱就能读书,能把当地大山里的女孩们送进大学的高中,拉女孩儿出泥潭,送出一个是一个。
办学过程中,她吃了无数的苦,遭过无数的白眼,甚至被吐过很多口水。这些都没动摇她办学的初心和决心。
截止今年,是她办校的第16个念头,这些年她一直在用她弱小、羸弱的身躯,但又无比坚定的心托着华坪女高姑娘们的命运,让这些姑娘们有机会走出大山、走进大学校园、有机会成为独立职业女性。
她给贫困地区孩子的捐款,已经累积近百万,这里面包括她的工资、外界捐给她治病的医药费、有关部门发给她外出开会的置装费……,甚至她的丧葬费都被她预支了,都用在了学生们身上,修缮学校、改善伙食、购买电脑等等。
从2011年华坪女高学生首届参加高考,张校长都亲自送考,今年已经第14个年头了。
这些姑娘们也非常努力,没有辜负张校长的付出。
已经有2000多女孩儿走出了大山,在全国各地、不同的职业领域、不同的岗位上,开启了崭新的人生。
张桂梅校长因为上述事情多次获奖,这些我们普通人眼中的名利在她面前啥都不是。
她仍然是雷打不动的黑衬衫、牛仔裤、小喇叭,每天拖着艰难的步子催促姑娘们起床、吃饭、学习、睡觉,兑现着“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
张桂梅校长的故事感动我们的同时,向我们讲述了什么是真正的“利他之心”。
用稻盛和夫在书中的话讲,“利他之心就是人所拥有的最为崇高、最美丽的关爱他人的善良之心,有时候牺牲自我也要为他人尽力之心。”
“利他之心”写起来简单,做到真的很难。但当我们真正的开始关注和关心周围的人、事、物,不再只想着自己的时候,无论多么微小,我们就拥有了利他之心。
稻盛和夫先生说“只要有利于他人,不管事情多么细小,都是利他的行为,在利他的行为中萌生的利他心,像花朵一样绽放,由此,再向着人最高尚、最美好的行为进一步扩展。”
动机良善,机制利他,只管耕耘,不问收获。
利他就是利己,那些不带功利心的付出,最后都会以某种形式返还给自己。
写在最后
人生是个特别单纯的东西,不单纯的是“心”。
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有句经典台词,“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说了算。”
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内心的折射,一念成魔一念成佛,归根结底,都由我们的心在现实中具体呈现。
一切始于心,终于心。
心承载着一个人的命运,你想过怎样的人生?是成魔还是成佛,是听天有命还是自我掌控,都在一念之间,都由自己说了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