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面试的目标是什么呢?或者说对于一个面试官来说如何定义一场成功的面试呢?对企业而言,成功面试是为了招聘到合适岗位的人才;那么作为代表企业完成招聘任务的面试官,其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在面试者中寻找到能力、品行、个人价值观、职业期望与岗位相符的人才。
换一句话来说面试的过程更应该被定义为“鉴别”而不是“淘汰”,面试的侧重点则应该是“发掘优点”而不是“寻找缺点”。在这样的目标前提下,面试官应该能够让面试者在面试过程中展现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以便于更全面的看到他各个方面的综合条件。那么,为什么说发掘优点才应该是面试官更应该关注的内容呢?
首先,面试官要寻找的是哪一些能够胜任岗位的人,而不是寻找那一些不能胜任岗位的人。以更开放的心态来进行面试,能够扩大找到合适人才的概率。一个完整的面试过程,最长一般也不会超过2个小时。
在这两个小时的时间内,能够了解到的信息总是有限的,而面试者在紧张、压力、状态影响的情况下也很难充分的展示出自己所有的优势。
如果以“寻找缺点”的心态来衡量是否要淘汰面试者,虽然能够提高面试的“速度”但不一定能够增大面试的“效率”,因为潜在的合适人选很有可能在某一个小的“意外中”被面试官当作一个“缺陷”予以淘汰,但事实上这样的“意外”只是由于面试者当时的心态、状态等偶然造成的,草率的淘汰往往就会错失一些“运气并不那么好的”优秀人才。
相反,当以“发掘优点”的心态来考察面试者,能够给予面试者在面试过程中的一些错误更多的宽容,也就有机会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让面试者更多的机会展现自己的长处。在一定容错率的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充分看到一个面试者的最真实的水平和能力,这时再将观察到的结论与企业的期望来匹配,才能得到更客观的面试结果。
其次,当“发掘有点”营造出宽松的面试环境,事实上会更有助于发现面试者的“缺陷”。如果面试者重视一场面试,他会表现的格外小心。
一方面他会尽可能的精心包装自己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会竭尽全力的隐藏或者修饰自己的缺陷或弱点。而在一个严肃、紧张的面试气氛中,这样的状态很有可能会持续整个面试过程。因为在这样的环境下,面试者会因为压力和不安全感显得更加警觉,从而将自己不想被看到的一面隐藏的很好。
但相反,如果面试官表现出对面试者关注的信号,那么面试者在面试过程中逐渐觉得宽松和稳定,安全感的使然会让其不经意的放下警惕和精心准备的伪装,从而自然而然的表现出一些日常的行为习惯,那么也就更有可能将面试者的人品、素质看的更为真切。
再者,一个开放的面试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良好的企业形象。现在的企业和求职者的关系是一个公平的市场供需关系,面试官在挑选人才的同时,企业也在被人才挑选。因此在面试过程中,企业所能传递给面试者的良好信号也决定着面试者最终是否会选择企业。
当然,某一些岗位会要求应聘者有很高的抗压能力或危机处理能力。在这样的情况下,面试的过程会需要一些“压力面试”的环节或者“挑战”环节。但这一过程仍然只是一个手段,面试官的目的仍然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场景寻找出哪一些拥有强大心理素质和优秀应变能力的人。
如果面试官只是一味的希望通过创造难题来挑战面试者,并且在面试者的错误和不足中寻找优越感和满足感。那这样面试不可谓是幼稚而可笑的。
现在我们再回到面试者的角度来看,如果对比面试者和面试官在一场面试过程中的关注点,就很容易就面试过程中的心态处理形成更理性的判断:
将面试看做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充分的抓住一切能够展示自己长处的机会
不要惧怕面试过程中面试官的挑战,他的初衷不一定是对面试者的质疑,而是提供的另一个展现长处的机会
不要害怕面试过程中的微小错误,一个健康的面试应该是可持续而动态的,尽可能继续将焦点关注在后续的表现上
接受面试也是观察企业的一个过程,最终没有被企业录取可以是因为主动选择了不接受与自己文化认同差异过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