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进入社群学习,我也算懂一点点运营皮毛。去年年底开始进入樊登读书会,运营大学也已经学习了三场,当中也带组了三次了,每次学习过程中,依旧觉得自己是运营小白一枚。接下来会陆续整理心得:
做社群运营,必须带着目的去运营。所有的动作,要以提升社群的干货密度,能量密度,情感密度,链接密度为目标。这样在群里冒泡才是有价值的,否则没话找话,不过是虚假繁荣。
一些学员,进群后发现自己不适应学习节奏和学习方式,最后他们可能会选择不很组,自己学习。
学员是来参加训练营的,而不是参加自学营的,如果他不能进组的话,自己学习其实就失去了进训练营的初衷。一个团队,抱团成长,一起进步。
所以我们需要把话说清楚,告诉他我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学习方式。在这里面通过我们这种学习方式,你可以收获到什么,然后把选择权交给对方手里。但是进组前,一定跟他强调一下约法三章。比如选择进组,就要跟上小组节奏,配合助教督学,且愿意参加各项活动等等。
所以,让他明白规则,选择权在他手里。如果他不遵守,可以一起探讨原因。
关于学员的作业一般两种情况,浏览一下,初步决定精点评或者简单反馈。精选的作业,深度点评,并转发到群里艾特他。
浏览的时候,了解学员作业基本情况。如果学员只是做了学习内容的输出转化,一个简单反馈就好。对于选修部分着重去写的,我们就可以用快速阅读的方法,大概输出方向,然后从中挑重点内容去做一个精细化的点评。
点评可以利用碎片化时间,不要等着集中去做点评,化整为零。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督学催打卡?
人都是有惰性的,一些中长期运营,那些不经常学习的学员可能会坚持不下去。这时候,需要助教激励反馈,激发学员的学习热情。同时,监督管理,也会激发学员斗志,不甘落后。
让学员发现并感受到深度学习的价值,不是为了打卡率,也不是让他配合我们。当你从这个角度出发的时候,你可能很多不会沟通的话就会说了。
平时我们会关注小组的活跃度,什么原因呢。
我们做的每一个动作背后的目的是什么?
真的对学员有用吗?当你把这些问题想明白之后,再去做的效果就非常明显了。
为什么很多班委不积极,因为他觉得你招募他就是替你干活的。他没有看到做班委能够给他自己带来的价值。
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放大它的这种价值,做班委之后他能得到什么,他怎么做。不会的,做一下培训,做完之后让他给我们一个反馈。真正让他做了班委之后,是和普通学员的收获感不一样。
作为助教的一个真正价值,就是用生命影响生命,用行动影响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