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对话道德经第七十八章

第七十八章

[原文]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译文]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王。”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时空对话]

老子认为水的“德”最接近于“道”,在这里主要讲水的弱可以胜强、柔可以胜刚的特性。

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大家都知道水最为柔弱,但柔弱的水可以穿透坚硬的岩石。水表面上软弱无力,却有任何力量都不能抵挡的力量。

水虽然表面上看来是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因此,老子坚信柔弱的东西必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老子所说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

所以,对于老子柔弱似水的主张,应该加以深入理解,不能停留在字面上。

由此推而言之,老子认为,得道的圣人或者英明的统治者就像水一样,甘愿处于卑下柔弱的位置,对国家和人民实行“无为而治”。

这就清楚地说明,老子所讲的软弱、柔弱,并不是通常人们所说的软弱无力的意思。

在老子看来,由于水性趋下居卑,因而老子又阐扬卑下屈辱的观念,宣扬统治者如果能够承担卑下屈辱,实际上反而能够保持高高在上的地位,具有坚强的力量。

老子最后说:“正言若反”,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表明事物是对立统一的,事物对立的双方本来是彼此相异的、互相排斥的、对立的,但在某种条件下又具有了统一性,甚至可以互相转化,目的是让人们相信“正言若反”的道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阅读: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
    暖阳_1332阅读 186,641评论 4 81
  • 老子道德经全文翻译(全81章) 【老子·第一章】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1]。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
    花在手中阅读 1,191评论 0 1
  • 我在想什么时候把我的故事和盘托出的时候,大家会有什么惊讶的表情。然而我竟是经历了这么些狗血事件的女主角。前天晚上,...
    c626ff919c8c阅读 303评论 0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