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译文:
“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名”也是可以说明的,它并非普通的“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从“有名”的奥妙到达无形的奥妙,“道”是洞悉一切奥妙变化的门径)。
解析:
1.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第一句话就是阐述下“道”的性质,这个大部分人都已经意会了,不用多说,从第二句开始。
2.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如何去理解第二句话,是,翻译都出来了,没问题,但是很多人照着翻译去读,去感受,也是一头雾水,没有太多的方向,其实这个时候,不要拘泥于表面文字,要结合上下文,那个“名”可以理解成就是一个名字,名称。我们出生的时候,父母都会给我们命名,这个时候你要注意了,就是你首先是存在了,才会给你命名。我们都是对能看到的,感受到的,听到的存在进行命名。那我们试着去无限的思考下,一直无限的往前推下去,在最原始的时候,也就是“无名”的时候,没有任何存在可以让你去命名的时候,那个时候就是最“空”的时候,也就是“天地之始”。不知道大家能否想象那种状态,按照上面说的逻辑思维去思考,不难想象的。那么,这个时候,接下来半句话就可以更好地理解了。“有名,万物之母”,在“无名”的状态中,慢慢的衍生出第一个可以命名的存在,“有名”,这个存在就可以理解成“万物之母”,而衍生的过程,其实就属于“道”的体现之一,但是这里不做具体描述,不然会偏离主题了。
3.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第三句话,这个就比较接地气了,第二句话太玄之又玄了,太精神层次了,第三句话是在生活中可以真真切切的感受到的,“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讲解这句话之前,首先要看下译文,把表面意思搞懂了。第三句话是紧接着第二句话的,我通俗的解释下,为什么要“常无欲”,才能“以观其妙”,我们在生活中遇到事情的时候,都会产生情绪,特别是事情利益和我们相关的,当我们有情绪的时候,其实哪怕再小的情绪也不会真正的客观看待事情,肯定有偏见的,但是我们在生活中也经常发现,当我们评价和我们没有利益相关的事情的时候,都能在各自的思维层次上做到对人和事的评价尽可能的相对客观,那么,这个“常无欲”就是说,你要经常不带情绪的去思考生活中的人和事,这样你才能有机会去感受到很多事情之间那种无形的联系,因为我们生活中在这个道的世界,所有人的思维啊、事情发展啊都是按照道运转的,所以生活中很多事情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你开心也好,你不开心也好,道始终在不断的运转,而且道还是那种看不见摸不着的存在,就好像在天地之始的时候的那种状态,你想去感受它,你就得静下心不带情绪的去观察生活中人和事的变化,因为你但凡有一点波动,这道啊,就会好像平静的湖面也会随之荡起波纹一样,你情绪很大,湖面就波涛汹涌,不再是它最客观原本的样子,所以这就是我理解的,为什么要“常无欲”,只有这样子,你才能感受到道的玄妙之处。
比如现在网上很多人去总结一些人性特征啊,比如八字、面相这些规律的总结都属于道的奥妙点表现方式之一,其实人一直在不断的总结规律,只不过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生活里总结不同的规律,大格局的人去总结世界的规律,再厉害的就是总结道的规律,本质来说,性质都是一样的,没有高低之分。
接下来说下,为什么又要“常有欲”,有欲,大家可以理解成就是有情绪、有欲望的去介入事情中去,为什么要这么做,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这句话就说明道的运行肯定不是常规的方式表现出来,同时,常无欲,也说明道的运转也是无形的,但是,这个世界所有的一切都是按照规则在运转,那么人的变化,事情的变化,环境的变化等等都在遵循,而这些变化就是拜道所赐,那么这些变化也就体现了道,而我们就是要从这些明晃晃的变化发展中去思考总结道。
4.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最后一句话,其实很好理解,怎么说呢,就是道是以无形方式运行,它体现出来的方式就是环境不断的变化,事物不断的变化,人物不断的变化,总之就是各种发展变化,但是其二者本身表达的是同一个主题,却又互相缠绕,互相证明,哎呀,最后这段脑子里有思路,就是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出来,可真是玄之又玄,换句话说,当你能把这两者都能感觉到察觉到,并且理清楚它们二者的联系,那么你就打开了这个世界本质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