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间,蔡徐坤成了全民皆知,家喻户晓的顶级偶像,在大部分榜单上高高处于顶峰。
《偶像练习生》刚结束,就有许多人拿着手机来问主编:“蔡徐坤是谁?”、“现在打开微博都是蔡徐坤,这个人到底演了什么?”、“微博推荐删一天都删不完,花多少钱买的营销!?”
没有看《偶练》,主编也不知道蔡徐坤有什么作品,刚开始只是微博热推,很快热搜也被蔡徐坤霸占了,紧接着话题榜持续榜首,电视也出现了N多广告。蔡徐坤这张脸是熟了,但他的歌还真没听过。
前不久B站也被沦陷,这半年来热度持续上涨中。一个没作品的偶像,现在走到哪都有人谈论,所以一个综艺C位出道真的能让人拥有这样的影响力吗?
营销堆出来的偶像,粉丝刷出来的商业价值
从吴亦凡刷榜打脸、被音乐榜单剔除,到蔡徐坤等流量明星被央视批评,买热搜,买粉丝,买评论、转发、点赞,买“上话题榜”已成制造流量艺人的“标配”。
在微博话题、热搜与艺人微博转发评论上,央视新闻直接列举了8名艺人,将脱水前后的数据进行了详细对比,从表格几组数据的对比中可以明显发现粉丝量水分太大,造假比例竟然高达80%。
有粉丝在评论里科普了捧流量小生的一条潜规则——轮博,又称抡博。轮博,顾名思义,就是粉丝手动开小号,为偶像转发微博,提升数据,做成热转的假象。网上可以找到轮博的教程,其中提到,“多切小号,基本上小号轮20条就会进小黑屋,别的号轮完了,第一个号也可以从小黑屋出来了,就可以周而复始地轮”。
营销搞得好,明星话题度高,但人红就是非多了,毕竟没有硬实力,谁都可以质疑。
近日来一直闹得沸沸扬扬的蔡徐坤状告B站事件,就让他招了全网黑。
甚至连粉丝都吐槽:“这种虚假的数据没意思,大家都心知肚明,你以为粉丝就愿意吗?可是金主爸爸就喜欢这种虚假的数据,你说应该从哪里管制?”
早几天头条新闻爆出蔡徐坤微博1亿转发量幕后的营销公司被查的新闻,彻底坐实了流量明星买数据的 现象。
营销走到这,仿佛有点走上了歪路的意思,眼看着两三个月捧红一颗新星,眼看着几个月后又渐渐陨落了,用数据营销的蔡徐坤还能走多久?
我们只能看他能否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了,拿出点实力和作品来,才能不让前期的营销付诸东流。毕竟洗白这件事真的只需要一点点实力就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