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来主义”一词来自于鲁迅的文章,本义主要指应该批判继承和借鉴文化遗产及外来文化。后来多比喻不经过自己的思考引用或借鉴他人的经验、方法等。多用于“贬义”。第四次工作坊大家讨论到,中国的企业管理、理念方法、技术水平很多都是停留在借用国外的层次,本身没有研发和创新,“拿来主义”现象十分严重。
在标杆研习社,有很多的创新。但是当知识面越来越广、见识越来越丰富,我们看到了许多的先进企业和组织倡导的理念和在做的事情,其实与标杆研习社不谋而合。“标杆研习”是很多企业商学院在做的事情,标杆研习社的理念“实战、实用、实效”也是惠普商学院的理念。但是这些“不谋而合”并不可怕,重要的是要保持批判的精神,持续挖掘“拿来主义”中的价值,创造“机会主义”。
成长始于经验传承。标杆研习社选择了一部分体验式培训导师成为了“体验式导师研究院”的成员,作为一名初入培训行业的“菜鸟”,我很荣幸入选,让我有了很多可以直接“拿来主义”的机会。在这个平台你会发现,会说、会写、会想真不是什么优点,做培训工作的大家每个人上台都能讲个4、5小时,而经验、思路、方式方法却是一笔财富,每个人的积累不一样,行业不一样,层次不一样,平台分享的过程就是“拿来主义”的过程,也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你有一个想法,我有一个想法,加起来就是两个想法”这是学员们的口头禅。跟着圈子里的人学习,能感受到越来越多专业的力量。不断的模仿、借鉴、学习,重复“拿来主义”就能快速进步。
要有独立思考的眼光和能力。“复制+粘贴”是一个最佳组合,许多的企业都在重复的做这个事情,这个肯定是最快的解决问题的手段,但是不是最有效的手段却要看实际情况。相较于北上广深,湖南的企业管理、培训行业的发展确实十分滞后,“拿来主义”必然掀起一阵湖南市场的热潮,但是能不能持久却要因地制宜,结合湖南的政治、经济、人文环境多方面考虑,在“拿来主义”的基础上,再往借鉴发扬方面苦下功夫。正如黄院长给我们分享的:“慢慢你会发现,阅读是没有用的,理解才有用。”也许阅读只是在“拿”,能不能“拿来主义”还需要考究,“拿来主义”之后能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倡导老师和学员们写东西,写作的过程就是不断去思考的过程。
我认为在“拿来主义”的道路上,绝大多数的人甚至企业还有太多的路要走,绝大多数的人的人生都是在重复“拿来主义”的道路上。见得多、看的多、用得多才能成长。在经验传承的基础上,保持独立思考,就能更好的进步。而跳出了“拿来主义”,或许你就能掀起一场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