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从小被教育,要好好读书,将来才能过上好日子。所以一直以来,觉得只要是读书,读好书,自己的人生就是会自然而言地往上走。但是总是听到别人说,即使读了不少书,也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所以不如及时行乐。到底是什么原因,会出现这种“读书无用论”?
一直以来都觉得鼓吹“读书无用论”的人,是一群不思进取的庸碌之辈,但是随着认识的人越来越多,我发现,不是他们不努力,不想上进。他们中的许多人,甚至比大多数人都勤奋,但他们对读书如此失望,以至于觉得“读书无用”,这一切,只是因为中国教育,从来没有教会我们到底应该怎样阅读。他们不懂怎样的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
每一个成熟的人,做事情都一定是带有某种目的的。正如吃饭的目的是为了填饱肚子,睡觉的目的是为了恢复精力,阅读也一样。但很多人把阅读的目的弄错了,误以为“阅读”就是阅读本身的目的。阅读的目的,应该是为了解决某些问题/困境,开拓自己的格局。如果不是抱着这个目的去阅读,再多的书,也不过是给焦虑的你带来一丝短暂的安慰。
要带着目的阅读。无论是为了弄清一个原理,还是为了弄清一个现象,带着明确的目的去阅读,看完一本书,才更能提炼出自己想要的内容,应用到生活中。而不会觉得看完之后,好像学到了很多,但对于具体的内容,却又毫无印象。哪怕一本书只学会一件事情,只要这个事情是能真实应用到生活中的,这本书就完成了它的使命。
阅读中的思考,是阅读带给你的最大价值。需要明白的是,阅读最重要的,并不是将书本内容一字不落地看完,更不是通篇记在脑子里。阅读不等于背书,阅读最大的价值,是在阅读过程中,对书本内容的思考。而在快节奏的今天,很多人贪图快,想着能一目十行,能一天看完好几本书,好像这样就能在人生路上领先别人。但是有得必有失,看书过快的结果,就是无法消化,因为在阅读过程中,大脑没有机会停下来思考,无法让书中的精华,与自身生活、知识结构发生化学反应,导致的结果,往往是短时的安慰,以及看完书却觉得无所得的的失落。
除了带着目的阅读,以及结合生活进行思考,还有一种更好的方法,可以让阅读更具有价值。那就是不断地输出。
输出是最好的输入。在看完一本书之后,通过文字或者语言,跟别人交流,将学习到的内容,重新有逻辑地梳理一遍,这种梳理,不亚于将这本书深入地再读一次,更重要的是,往往在梳理的时候,你的思维会不断扩散,书中一些内容会跟你原有的知识发生碰撞,诞生出新的想法和思考,输出过程中,别人跟你的交流,更是能让你融会贯通。当你某一类书输出多了之后,会发现很多知识,你已经开始分不清到底是哪本书来的,还是你基于书籍产生的新的思考。这时候,你就已经真正做到融会贯通,而这,也就是传说中的主题阅读。
学会阅读,在阅读中收获真正的知识与人生,而不是无尽的失落。
希望你也能认识阅读,了解阅读,学会阅读,掌握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