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海的呼唤



一个几乎不为人知的历史真相,不应该沉没在历史的深海里,方励带你走进纪录电影《里斯本丸沉没》,揭秘一段不应该被遗忘的历史。这部影片真实还原了战争的残酷、侵略者的冷血以及舟山渔民英勇救人的壮举。

事件追述

1942年9月27日,日军征用的“里斯本丸”号货轮从香港出发,载有1800多名英军战俘前往日本。10月1日,该船在浙江舟山群岛东极岛附近海域被美军潜艇“鲈鱼号”发射的鱼雷击中。在船被击中后的25个小时内,日军将战俘封锁在船舱内,并用木条和帆布钉死舱门,导致战俘逃生困难。

最终,828名战俘在事件中丧生,他们或随船沉没,或在逃生时溺亡,或被日军射杀。而中国舟山渔民在危急时刻划着舢板,冒着生命危险救起了384名英军战俘。

导演方励带领团队辗转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5个国家,寻访了大量沉船事件的当事人及其后代。他们查阅了数百万字的历史资料。.英国学者托尼·班汉姆(Tony Banham)写过一本书,名为《里斯本丸沉没:英国被遗忘的战争悲剧》(The Sinking of the Lisbon Maru: Britain's Forgotten Wartime Tragedy)。走访沉船事件亲历者有三位在世,分别是苏格兰皇家军团成员丹尼斯•莫利(Dennis Morley),米德尔塞克斯团第一营的威廉•班尼菲尔德(William Beningfield),以及东极岛参与救援的渔民林阿根。至2021年,三位老人相继离世。

幸存者威廉·班尼菲尔德的回忆

威廉·班尼菲尔德是“里斯本丸”号沉船事件的幸存者之一,目前98岁,身体和记忆都很好。他回忆称,当时他正在朝着岛屿方向游去,看到岸边的岩石时,一艘中国渔船靠近了他。他被中国渔民救起,并得到了食物和庇护。班尼菲尔德的经历是众多幸存者故事的缩影,也见证了中国渔民在战争中的英勇与善良。

另一幸存者



事件的公众认知

尽管“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的惨烈程度堪比“泰坦尼克号”,但由于种种原因,这段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鲜为人知。直到近年来,随着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上映,这段被淹没的历史才逐渐被更多人了解。日本军国主义的残暴、钉死船舱出口,虐待俘虏,谋杀俘虏,对好不容易逃出来的落水俘虏不仅不施于援手救助,反而用枪射杀,



中国渔民的英勇行为

在“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中,中国舟山渔民的义举尤为突出。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在枪林弹雨中救起了384名英军战俘,并为他们提供食物、衣物和庇护。这一行为不仅展现了人性的光辉,也成为了中英两国人民在二战中并肩作战、共同抗击法西斯侵略的重要见证。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录是中英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缩影。


历史的意义与反思

“里斯本丸”号沉没事件虽然是一段被遗忘的历史,但它涉及英、美、中、日等多个国家,反映了战争中的复杂人性和国际关系。通过纪录片和相关研究,这段历史得以重现,提醒人们珍惜和平,反思战争的残酷。这份珍贵的历史记录是中英两国人民深厚友谊的缩影。

团——以下是关于纪录片《里斯本丸沉没》的相关信息:拍摄情况• 拍摄过程:导演方励带领团队辗转英国、美国、加拿大、日本等5个国家,寻访了大量沉船事件的当事人及其后代。他们查阅了数百万字的历...队找到380多个战俘家庭,走访了近百座英国城镇,采访120多人,还前往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地采访美军潜艇士兵和日本船长后人。


方励告诉澎湃新闻,《里斯本丸沉没》有三个亮点。第一,这是1800多个家庭共同面临战争带来的残酷命运的故事,八百多个死难家庭令人心碎的故事将警醒人们勿忘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灾难。第二,揭示日军当年的暴行,沉船时英国战俘本来有足够的时间逃离,但日军将船舱钉死,在英军战俘破舱而出时还进行屠杀,“反人道主义的暴行不该遗忘。”第三,中国渔民出于人道主义精神拯救英国士兵,这些义举应该被铭记。

作别过去,未来还要继续。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