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现在来读《儒林外史》第二十二回《爱交游雪斋留客 认祖孙玉圃联宗》,继续讲牛浦郎冒名牛布衣的故事。
上回说到卜老爹睡在床上,亲眼看见“地府勾牌”,知道自己要见阎王爷了,立即把两个儿子、媳妇叫到跟前,吩咐了几句遗言,又把看见阎王“勾批”的情形说了一通,要求赶紧替自己穿“送老的衣服”,半夜就出发!
两个儿子哭哭啼啼,忙取衣服来穿上——当然是寿衣。卜老一边穿着寿衣,一边还在自言自语:“且喜我和我亲家是一票!他是头一个,我是末一个,他已是去得远了,我要赶上他去。”他这是庆幸跟牛相一趟车走人,还占了传票上一头一尾的好位置。卜老说着,把身子一挣,一头倒在枕头上。两个儿子都扯不住。忙看时,已没了气了。这些都是作者胡编的,哪有阎王传票这些事,哈哈。
丧事写过好几宗,上回范进的母亲,这回牛浦的祖父,再到卜老,作者就不打算详细写了。书上说,“后事都是现成的,少不得修斋理七,报丧开吊,都是牛浦陪客”。
不过,毕竟在说牛浦的故事,因此小说还是多添了一笔。小说里讲,牛浦身边也就有几个念书的人跟他“相与”,现在“乘着人乱,也夹七夹八的来往”。“夹七夹八”是指夹杂甚多,比喻含糊混乱。这是作者喜欢的骂法,上回范进想去省城乡试,找胡屠户要路费,被胡屠户骂作要吃天鹅屁,也是“一顿夹七夹八,骂的范进摸门不着”。
这边牛浦来往的读书人多了,最初卜家还觉得新鲜,来得多了就烦。严格意义上讲,现在牛浦是寄居卜家,他自己的房子已经卖掉了嘛。卜家是卖米的,一个生意人家,老是来些“之乎者也”的人讲呆话,卜家兄弟哪能不讨厌?
有一天牛浦走到甘露庵看看,打开庵门,见到一张帖子掉在地下,上面有许多字,原来是从门缝里送进来的。拾起一看,上面写道:“小弟董瑛,在京师会试,于冯琢庵年兄处,得读大作,渴欲一晤,以得识荆。奉访尊寓不值,不胜怅怅!明早幸驾少留片刻,以便趋教。至祷!至祷!”这个帖子一看,知道是个名叫董瑛的人,从冯琢庵那儿听说牛布衣的大名,特地前来拜访。
帖子写着“渴欲识荆”,这是文化人常用的书面语,是一种敬辞,指初次见面或结识。这词原本出自李白《与韩荆州书》:“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李白这话说得也是卑微,因为李白是商人之后,按规定不能参加科举,所以他带着自己的诗到处送,想找人推荐当官。所谓韩荆州是指当时在襄阳担任襄州刺史的韩朝宗,他是唐朝名臣韩思复的儿子,韩家从唐初就是京城的名门望族。
如今董瑛也想认识牛布衣,看牛浦郎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