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茶桌上是一个江湖。
站在这个江湖的C位,我想一定是一把茶壶,或者一个盖碗。
那么,又是怎么样的壶,既有“江湖感”,又能展示“侠义”情怀,既能满足冲泡“生普”的“实用”需求,又要“小巧”玲珑,最后要符合当下潮流审美,能够人见人爱。
讲道理,提出这样一个虚无缥缈的需求,正常人感觉就像看川建国的推特一样——什么好处你都要,你咋不上天?
而大生老师,却让这个上天的要求,落地了。
于是就有我们这期赏壶主角—— 阿宝。
之所以将它命名为“阿宝”,因为它长得实在没办法不想到功夫熊猫里面敦萌可爱的阿宝。
一把原创作品的诞生,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让我们把时间回拨到2019年的3月16日。
知尘堂堂主跟大生老师提了一个想法,就是想能不能开发一个小片茶专用壶。
于是大生老师立刻就在稿纸上进行构思,并且画出了第一张设计草图。
一种功夫熊猫的形象跃然于纸上,不约而同地给了这个壶一个同款的名字—— 阿宝。
在设计草稿上,我们已经基本能看到了这个壶的雏形了。
但是还有一些细节在后续的设计图上进一步修改,譬如壶把的弧度、选用了往上收得更紧一些,与短壶嘴遥相呼应,整个壶形的平衡感与精气神比之前的更佳。
在确定了设计草稿之后,就马不停蹄地进行图纸的描绘。
在反复斟酌之后,感觉壶盖的壶钮有点多余,去掉后,整个斗笠更轻盈,更简约也更干净利落。
设计图之后,便是开始进行打样了。
一般来说,也许这个时候不少工手直接就进入了制作环节了。
但是大生老师还是先用石膏模,按照图样尺寸进行了1:1的打样。
当你以为大生老师就直接按照图样尺寸打样的时候,他又展现了处女座的严谨细心一面,同一时间打了两个不一样大小的石膏样。
这样做的结果,就是让同样是处女座的堂主对着两个石膏样不断纠结。
也许这就是处女座相爱相杀的方式吧。
最后,堂主在艰难的尺寸选择之中,在大壶潮流之中,选择了更小巧,更符合当代审美的小号。
剩下的就是上嘴与上把了。这个壶嘴可是阿宝独步于茶桌这个江湖中的独门武学,至于为什么?来点赞一下我就告诉你。
如果你觉得到了这一步就可以开始制壶了。
那么我觉得你是不太了解处女座。
大生老师,觉得对于生普,使用黄段泥来制作,会比较符合茶叶的相性。
但是变态的大生老师不单单考虑到产品刚制作出来的状态,还更进一步为大家考虑到了在日常使用后的美观问题。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事情了,大生老师烧制了三个不同温度的泥样,进行测试。
一方面是看,不同温度的发色如何,哪个更适合阿宝的气质。
另一方面,居然是模拟日常使用,用茶水分别淋养一段时间,看看是否容易吐黑等情况。
这三个泥样,在被反复鞭笞了无数个日夜后,最终才选择了最左边的3#烧制方式。
接下来,终于到了打实样烧制阶段了。
即使前期流程如此严谨,但是实样其实还是需要进行反复的调整和修改,譬如壶把、壶嘴、等一些比例的细节调整。
每一步,大生老师都尽心尽力地去跟进,孜孜不倦地进行修改。
我们来欣赏一下最终生胚。
了解狮窟的同学都知道,无装饰不狮窟。
作为一款入门级的原创设计实用茶器,成本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所以阿宝由大生老师进行手写装饰后,再由狮窟旗下工手完成刻绘。
前前后后,经历了三次草稿,打实样,修改模具,测试泥料,打实样,调整实样,装饰刻绘。
历时超过了60天时间,一把全都要的原创紫砂壶才总算成品诞生了。
无论是设计魅力,过程中的用心,还有花费的精力与时间,其实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入门级壶能承载的了。
很多时候,有朋友问我,这一点点的细节其实区别都不是很大,为什么还要反复去进行调整和修改。
这有必要吗?这不浪费时间吗?
我觉得,一款经典的器型,无论是入门还是珍藏,经典之所以谓之经典,也许就是那无数次的,反复琢磨的,反复修正的,反复考究的,反复迭代的一个一个的细节堆积而成。
以上,就是阿宝的诞生过程。
其实简单的文字,也许无法涵盖整个过程的种种曲折、种种困难、处处用心。
如果拥有一把阿宝,或者会在长期相处之中,才能感受到原创的闪光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