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做了件“无用”之事,鬼使神差的点开了微信里的游戏功能,闭着眼睛点了下界面,睁开眼,“欢乐斗地主”五个字,跃然于眼里。“看来这是天意,我辈岂能逆天而行。”我对自己说。于是接下来的几小时,除没有欢乐豆时微信转发给朋友(转发可领取奖励),我便忘我的投身于牌海之中。本来设定的游戏时间为一小时,结果凌晨两点才关掉手机,但仍旧意犹未尽。本想就此睡觉,岂料大脑过于兴奋,辗转反侧仍未能成眠,故而开始回顾过去几小时的全部过程,竟有了如下一些收获。
一、优秀的斗地主人需具备的核心素质。
1)记牌/算牌的能力。如果是线上斗地主的话,无需拥有好记忆,辅助工具记牌器便能够担此重任,前提是得有记牌器。当系统发牌后,迅速浏览自己牌面,并分析全局,制定打法。在算牌的时候,要算关键牌,即会影响下一步走向的牌。对于其余的牌,则可不必用心去记。记牌为统计,算牌为分析,二者缺一不可,似乎颇有些战略与战术的意味。
2) 洞察对手及队友出牌套路的能力。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分析客观的全局很重要,但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则是最为关键的。我们每个人,通常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行为范式。如果是线下斗地主,通常我们会察言观色以及根据我们对对方的了解,大抵了解他的出牌套路。然而网络世界,系统又是随机配对的,增加了洞察的难度。但我们可以分析对手以及队友前几轮出牌的风格,也能大抵清楚对方的套路。不过此种方法不能百发百中,此种方法建立的前提是对方是理性的,是按一定的规则在行事的。倘若我们遇到的是非理性的,那则无套路可循,结果也就全靠老天了。
3)有效配置资源的能力。一手好牌,如果出在不应该出的时候,那么则有可能变成一副烂牌。何时该防守,何时该进攻,何时该与队友协同,这都是我们必须要去掌握的。尤其是作为地主时,面对对手的疯狂压制,如何不自乱阵脚,合理的将牌进行配置,是非常考验人的。此种能力,需要反复练习,相信终有一日,必能登峰造极。
二、系统设置是如何让我沦陷几小时的
1) 即时反馈。人类的理性程度,远比我们想的要低。及时享乐,是大多数人的天性。而简单的赏罚就是最简单有效的心理控制手段,即便有无限的任务,只要保证每一个操作都是有奖赏或者惩罚等即时后果的,我们就会无限的渴望这种刺激带来的多巴胺分泌后的快乐。斗地主每一局时间不长,刚好能够立刻让我知道结果,胜利的喜悦,失败的懊恼,如此循环,无法停止。
2)竞争机制和胜负欲。人类作为一个社会性物种,和其它物种一样,竞争行为是刻在我们基因里的。试想,有多少人在游戏输掉后会告诉自己,再玩一把,再玩一把我就能全部赢回来。又或是在游戏胜利后,油然而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驱使着我们继续沉浸在美好的虚拟世界,渴望着下一次的胜利。记得刚开始进入游戏,系统连续多轮给我配置了好牌,即使不用动脑,也能够胜利的喜悦自然就让我无法停止游戏。
3)资源无限供应。此次玩斗地主最大的感受就是现在的欢乐豆几乎可以无限制的供应。即使你将原本系统赠送的欢乐豆全部输完,也能够通过不断分享至好友、抽奖、观看视频广告的方式来获得。解决了资源(欢乐豆)这一瓶颈,自然会心无旁骛,尽情享受游戏带来的愉悦。
三、对于视频广告的发现
多次观看视频广告以获取欢乐豆的行为,让视频广告成功的引起了我的好奇心。
1)从时长上来说,视频广告的长度大致分为三类:30秒、15秒、10秒。同时它出现的规律也由开始几次观看时的30秒,到15秒,到10秒。这种频率,也基本上契合了我的心理感受:从一开始能忍受30秒,到中间有些不耐烦的时候,出现的广告只有15秒,再到最后想放弃观看时因为发现只有10秒也就还是看完了。
那么,为何会有这三种类型呢?首先,这些长度符合了现代人的碎片化的生活方式;其次,根据认知心理学的分析,一般人只需要15到20秒的短暂认知便可以形成较深的短时记忆。最后,观看者如果始终遵循同一规律,很难再引起情绪波动,而且重复次数越多,越容易产生审美疲劳的心理。因此,通过变换不同时长的广告,能够有效的再度引起观看者的注意力,从而继续该行为。
2)从视频广告的内容来说,推送给我的大概有以下几类:游戏、数码产品、生活家居、英语学习等方面。目前尚不太确定是否为精准营销,但视频广告中的生活家居产品,的确是我近期有购买过的。虽细思极恐,但也不得不感慨科技的发达。
3)从视频广告内容的提供商来说,惊奇的发现微信视频号的内容也出现在广告中,是不是也就是说,视频号的未来,真的是不可限量?
最后,引用也是来自湖南老乡的曾国藩的一句话“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虽有一些发现,但此类地主之事,还真的需要远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