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庄伏击战,由于计划周密,部署得当,敌人被打了个措手不及,毫无招架之功,半小时就解决战斗。此战共歼敌300余人,伪军大队长王杰义被活捉,缴获机枪两挺,长短枪300多支。
歼敌一个大队,在抗战时期的皖江地区算是一个大的胜仗!
这一仗,鼓舞了边区群众,扼制了敌伪势力。伪县长胡正刚的老本被吃光,气焰一落千丈。虽然打的是伪军,对日军也是敲山震虎,断其臂膀。战后,驻县城的日军胆战心惊,从此不敢出城,我方的游击政权一直延伸到县城北门和西门口。
此时,日军在新民区腹地的分路口据点,已处于孤立无援境地,不久被迫放弃,龟缩到无为县城内集中驻防。
这一结局,不仅为新民区拔掉一颗钉子,而且也为驻扎在恍城区的七师和皖江区党委的首脑机关,打开了门户。
接下来,薛世光的工作重心,转移到情报战线。
开展情报工作,和利用敌伪顽之间的矛盾进行各种形式的斗争,这两方面的工作任务是互相联系、密切相关的。早在1944年3月间,即薛世光刚担任新民区委书记没几天,曾希圣就把他找去,要他汇报无为县城敌伪关系和部队番号、人枪数字等情报。
薛世光当时对这些情况一无所知,他刚到新民区,正在了解和熟悉党组织和游击武装等内部情况,还没顾得上敌情侦察,面对曾希圣的询问,自然对答不上,结果闹了个大红脸。
以严厉著称的曾希圣政委可不管他红不红脸,见他一问三不知,立马拉下脸来训斥道:“新民区就是我们根据地的前沿阵地,派你到这里来,就是前战先锋。一个先锋官,对当面之敌毫不知情,这仗还怎么打?古人打仗,兵马未到,各路探子都派出去了,待到两军对阵时,对方的将帅、兵力都已经了如指掌,你怎么连这点军事常识都不懂?!”
一顿火发过后,曾希圣也冷静下来,觉得自己的对这位手下爱将,还真得要认真地传帮带,让他成为一个真正的将才。于是耐下心来,指导他如何加强情报工作,并特别强调,堡垒最容易从内部攻破,要派可靠的人员打入到敌人内部去。
曾希圣本身就是情报专家。早在红军时期,就曾先后担任中央苏区红军总司令部侦察科长、中央军委情报局(即二局)局长,被称为红军情报工作“创业的人”。
他领导的军委二局,多次截获并破译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密码,为红军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作出了卓越贡献。
长征中,军委二局更是立下汗马功劳。四渡赤水,领袖用兵如神,正是根据曾希圣提供的敌军调动和布防的情报,在赤水河两岸反复穿插,把蒋该死绕昏了头,最终突出重围,转危为安。关键时刻,曾希圣亲自操刀,摹仿蒋的手令,将围堵红军的一支国军劲旅调开,真是惊天之笔!
红军到达陕北后,领袖对军委二局和曾希圣作出高度的评价。他说:“长征有了二局,我们就好像打着灯笼走夜路。”甚至说:“没有曾希圣的二局, 就没有红军。”并且还为军委二局的侦察电台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这样高的评价,出自领袖之口,还是难得一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