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是这样的。
最近在着手准备毕业论文选题的事,大家在导师课上一个接一个的报选题,被认可或被否定,我的选题主题词被导师认可后,我开始着手准备资料。
我这个人平时就习惯在看到与朋友相关文章的时候,转发给对方,刚好前几天遇见几篇与其他同学论文选题相关的文章就转发在了QQ群里。我们这些学生平时不怎么用QQ,是因为导师的原因才建了这个QQ群,其他时间大家多数会在微信群里交流,当然,导师不在里面。
因为同学的论文涉及到了一些比较超前的概念,我自己都不怎么明白,导师也不太清楚这些概念,所以本着方便大家的原则,我就转发进了QQ群。大家有没有回应都没什么关系,这种随手转发的事,也不需要大家每次看到都说句谢谢。
只是,有一天,在我查找图书馆相关藏书的时候,发现了一本跟其他同学论文相关的书,就发在了QQ群里:“我忘记是哪位要写关于名人营销的主题了,图书馆有本书叫《植入式营销:利用名人力量速成和增值你的品牌》,在社科图书室四,F713.50/842”。依然是无人回应的,我自己也没怎么在乎,就忙着去图书馆借书了。
晚上回到宿舍,跟我一个导师的舍友跟我说,导师在群里说“天舒热心帮忙找资料分享,怎么不见同学回应答谢啊”,舍友看大家都不说话,就赶紧答应下来说已经当面感谢过了。老师又说“热心帮助朋友贡献分享,应该当众表扬。”依然除了怕老师尴尬的舍友在答应着。
一看这个情况,我赶紧回复说,也是随手转发的,帮助同学是应该的。依旧无人应答。
导师估计也发现了这个情况,回复说:有些时候我们找一份好工作,赚好一份钱,往往不是因为能写好一手好文章,而是因为有一颗愿意帮助他人的好心肠。
舍友玩笑道,“天舒,你这回可成了导师爱徒了啊。”
我忽然觉得有点尴尬。我们这些同学是有一个微信群的,我可能应该转发到没有老师的微信群里更对。大家这样的沉默让我觉得自己这么做大有巴结老师,或者表现自己的嫌疑。而且老师这样的训导,可能也会让大家觉得不舒服。
想到这,我赶紧去微信里跟大家表达了一下我自己发这些信息的初衷,解释了一下自己没有想让大家感谢或是老师表扬的意思。
群里的一个男同学说,“我擦,你干嘛要说这些啊,没必要解释这些啊,发哪不一样啊”,其他人并无回应。
我回答,我自己觉得很尴尬啊,因为我的做法让大家跟着挨训。
男同学回了我一句“你这是尴尬癌。”
然后,QQ群也好,微信群也好其他人一句话都没有说。
对于这件事,我想了想,是不是真的是自己太敏感,是不是自己真的有“尴尬癌”。
亲爱的同学们,对不起,并不是。
现在,抛开我的做法的初衷。
我们这一代人,还是受着“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人生沉浮几十载,同窗之谊情最真”“一日吾师,终身为父”...这样的教导长大。不管时代怎么变,长辈与晚辈的代沟得到怎么样的弥合,最基本的教养是不会改变的。
我为了让导师不再纠结大家没有向我表示感谢这件事,我回复说这是我应该做的。可是,这的确是我 应该 做的吗?老师是这样回答的:做好自己是本分,帮忙别人是情分,哪怕举手之劳也当心怀感恩。
当朋友有时候跟我抱怨说,以前他帮助过某某某,但是现在他需要对方帮忙了,对方就袖手旁观的时候,我经常以类似老师那句话的意思来回答他——别人帮你是情分,别人没有义务帮助你。
当我主动给予别人支持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这只是举手之劳,就能帮别人很大的忙。
当别人给予我帮助的时候,我会感到特别温暖,即便偶遇阴雨天都觉得周围全是阳光,觉得自己何其幸运遇见这么好的人,深表感谢。
当别人对我的请求不予回应或者拒绝的时候,我告诉自己,这本来就是你自己的事情,谁都没有义务无条件帮助你。
这是我的心态,也是我的教养。
当然,我一点都没有责怪毫无回应的同学们的意思,只是这件事让我反思,我也希望能让更多的人进行一点思考。
对于帮助这件事,对于义务感这件事,现在的我们是不是已经麻木。有句话说“对最亲密的人发火,对陌生人礼貌”,但是,我们现在连对不熟悉的人礼貌这件事都不一定做得到了,不是吗?
路过为楼梯一点点除冰的清洁阿姨,你有过说句“辛苦了”的冲动吗?
吃过饭,去倒餐盘的时候,你是放下就走了,还是把自己的剩菜饭倒进垃圾桶里?
买东西的时候,当售货员帮你包好物品,你说过一次“谢谢”吗?
快递员冒着冷风来收件的时候,你说过一句“路上小心”吗?
......
有朋友对我说过,“你是我见过的最有礼貌的人”。也有同学告诉我:“你这是尴尬癌”。
其实都不是,只是我还秉持着我的教养,我还坚持着我的,尴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