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2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孔子说:“古时候的人不轻易把话说出口,因为他们以说得出而做不到为可耻。”
【感悟】
这句话极为精炼,但含义深刻。
孔子一贯主张谨言慎行,以言行一致为美德,以言过其行为可耻。不轻易允诺,不轻易表态,如果做不到,无法对人交代,就会失信于人,你的威信也就降低了。老子也是如此观点:“轻诺必寡信。”如用“撒谎”来圆,往往会撒一个谎要用一百个谎来圆,最终还是有可能被识破,活得太累。
一、避免产生“信任危机
有人认为人之适性是必须的。以为唯适性才不压抑,才活得潇洒自由。但细细思忖:适性可以是山间的小溪,但如果为人处事适性浅薄,信口开河,说话不经大脑,产生了“信任危机”,甚至把不住自己的嘴,“祸从口出”,还能潇洒自由得起来吗?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总有一些华而不实、夸夸其谈的人,却会成为注目的焦点,受到上司的欣赏,令人迷茫。但时间会给予公正的评判。夸夸其谈者,到头来,如果一件实事未做,或给集体和他人造成极大的不良影响,终是落魄。因此,对照孔子所说的这句话,有此类习惯的人,应当有所反省了。
二、做事很成功的人,一定是行动很到位的人
读本章我们需要正确理解的是,孔子并不是反对“善言”,他的四科中就有“言语”科,子贡就是能言善辩的佼佼学子,是金子就要发光,适时的展示自己,推销自己也是很重要的。但要有真才实学,要有好的人品,要言行一致。
当今,也有人风趣地说:“言过其行”是擅长总结,“言不及行”是擅长做策划。意已独至,对于““言不及行””的人,要擅长给自己做策划也。
做事很成功的人,一定是行动很到位的人。当我们处在迷茫的时候,只有在理性的行动中才能走出迷茫;“明则择事而行”,当我们明确了方向,就要会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事而行。孟子说:“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品德高尚的人好学,并且每日都反省自己,这样遇到事情就不会糊涂,也会明白自己的言行有没有过错。
如果你是一个信口开河的人,读到此章就要自省了,不能太适性了!孔子提醒弟子们,须得筑一条堤坝,管住自己的言语。这条堤坝是什么?就是“耻躬之不逮”。
人生就是这样,想要拥有却不能够拥有时, 有些人,轻轻放下,未必不是轻松;有些人,仍然锲而不舍直至成功,未必不是幸福。有些痛,从容看开,未必不是历练。关键看是否“言行一致”!
【4·23】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孔子说:“用礼法约束自己而犯错误的人很少。”
本章内容与【4·2】有重,请重温【4·2】。
【4·24】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孔子说:“君子应该说话谨慎而行动敏捷。”“讷”我们现在常用的词是“木讷”形容说话迟钝。其实,古人造“讷”——言+内(内心)要表达的意思是:要说话,①就说发自自己内心的话,②能打动他人内心的话。人的大智慧一定是要建立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才会顺畅,古人深得其精髓,造一个字,都要饱含着这两方面。孔子“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中的“讷”我觉得这样理解会让我们更开悟。
本章内容与【1·14】【4.22】有相同之处。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有什么感悟、建议意见,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言。
学习《论语》,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大家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