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伤寒论》,学习扶阳火神派的理法纲药,主要目的就是熟稔六经辨证,了解人体运行规律。
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将六经契合在针灸之中,按照六经法门来施针。
例如太阳病
判断太阳病,会按捏患者膝后委中穴疼不疼,如果疼,病邪在经,如果微疼,反而旁边的委阳穴疼(委阳兼入少阳),证明邪已入少阳地界。
进入足少阳胆经,证明人体上焦火热,没办法引火下行。
再按一旁的阴谷,验证寒邪是否直入少阴地界。
如果疼,证明邪入少阴肾经,肾虚,水无法上行气化,人体就会高烧不退。
同时在阴谷,委中,委阳穴扎针,分治:少阴,太阳,少阳三条经络的疾病。
向下按捏合阳穴,这个穴位虽然也是太阳经穴,但与少阴肾有着莫大的干系。
一定会很疼,毕竟十人九虚。
紧接着按捏承山和飞扬,生病之人,大多承受不住病邪,一定难以像往常那样步履轻快,所以承山、飞扬也会疼。
最后在少阴肾经原穴太溪上下一针,一般太溪不会像上头的穴位那么疼,但针刺进去就会发现,好多人的太溪穴是空的,转动金针扫穴,一点阻挡都没有。
空,就证明肾精消耗太过,太溪穴空,容易崴脚,容易尿频,容易脊椎疼,容易足后跟疼。
通过以上简单举例,三经联治,可以治疗很多疾病,而不用像学院派那样只是盯着病来治疗。
头痛医头,脚痛医脚。
疏通经络,在经络上产生的病就会好。
这就是针灸的优势,快捷而高效。
通过三经同治,犹如火神派的桂附法加朱茯神法。
当然也有针灸难以治疗的病,例如元气耗散太过的人很难用针灸治疗,毕竟扎针是要耗费元气的。
这个时候,艾灸和方药就会显示出其优势来。
当然,元气将尽之人,就算是大罗金仙来,也难治好。
毕竟,精气神先天之物太难补了。
若是易补,人人都会长命百岁,寿与天齐。
秋收冬藏,整个冬天都是藏精季,不泄露一滴精,才是养生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