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子与小人

君子与小人,从表面上看在伯仲之间,尤其是小人,伪装的比君子更君子。因此要具备敏锐的辨别能力。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要以是否履行仁义道德作为判定标准。

同一个人,如果存在自私自利之心,则非君子。在同一天里,早晨公平正直为君子,晚上自私自利则为小人。同一件事,开始时动机纯正为君子,而后图谋私利则成小人。因此君子与小人真伪难辨,差别微乎其微。

一般小人,其见识短浅,度量狭小,如井底之蛙,自以为是。而君子则见识广博,志存高远。不自我标榜,不自诩为君子。

君子与小人的斗争自始至终都是正义与邪恶的斗争。古往今来,常常是小人得势,君子遭殃。在中国历史上,经常出现小人常胜,君子常败的局面,究其原因,小人充分发挥了人性阴暗恶劣,复杂肮脏的一面,迎合了君主好恶和社会反面的病态心理。

历史上的君臣关系,历来都是“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大多数君主喜欢阿谀奉承,顺之则喜,逆之则怒,小人善于阿谀逢迎,投机取巧,颠倒黑白,迎合君主的虚荣心理。君子则相反,光明磊落,坦率耿直,不加掩饰,直面君主的缺点错误。宁取杀身成仁之祸,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即使君主英明神武,一时接受批评,但久而久之,必生厌恶之心。

唐太宗李世民开创了“贞观之治”,史称“千古一帝”。喜欢开门纳谏,听取意见。但皇帝也是性情中人,有时也难接受魏征谏言,愤怒之时嚷着要杀魏征“这田舍翁”,所以君子常败,小人常胜,在封建社会司空见惯,理所当然。

正因如此,三国时期,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反复劝勉刘禅:“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拳拳之心,跃然纸上。表现了诸葛亮北定中原的坚强决心和对蜀汉忠贞不二的品格。

“近君子,远小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往哲先贤们的谆谆教诲。其实君子高洁,阳春白雪,卓立不群,常人难以望其项背。世间大多数人既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君子,也不是彻头彻尾的小人,既有“坦荡荡”的胸怀,又有“常戚戚”的私心。因此在良知道义,大事大非面前,我们要坚守底线思维,用君子行为规范自己。

也许我们陶冶情操,修炼一生也不会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但是我们决不去做一个卑鄙无耻,遗臭万年的小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何谓君子,君子就是做事光明磊落的人,一心为国家、民族而奋斗,先国后家。何谓小人,心理阴暗,趁人不备,背后下手的人,...
    乐趣_fe4f阅读 3,081评论 2 10
  • 君子者,似水也,其性冲,其质白,其味淡,其为用也,可以涮不洁者而使洁,即沸汤着投以油,亦自分别而不相混,诚...
    华丽丽宝阅读 3,459评论 0 3
  • 耳朵里听到任何东西就像狂风吹过山谷发出巨响,过后却什么也没有留下,是是非非非都会消失,聪明的人或君子耳朵里...
    第贰空间阅读 3,994评论 0 0
  • 夫君子者,心必阔,行必正,影必直。对公者,无私心而贪,清如莲出淤泥,不因公而肥私,对事而不损人,对私者,不...
    非洲鲫鱼阅读 3,258评论 4 3
  • 君子和小人,最初指的是贵族与平民,没有道德含义。 《论语》中的“君子和小人”,尽管也残留着社会地位上的区分,但在一...
    陈生明阅读 3,73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