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天生就爱操心,很多时候恨透了这个说不上来到底是好还是坏的毛病。脑子里第一反应是毛病这个词,那只能说明它带给我的弊大于利。还是学生的时候,星期天作业没做完,跟着小伙伴们一起玩耍,心心念念的还是作业,玩的一点也不开心。工作了,领导给安排的事情没有完成,吃饭睡觉甚至进入梦乡还是在操心,非要把这件事情解决了才觉得踏实了。现在我是一个很爱操心的新妈妈,孩子不在我眼前几分钟我就会止不住的操心他是不是哭了?饿了没有?不会又尿裤子了吧?唉,我真的是服了自己,为什么要让自己这么累。
作为一名新妈妈,我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当妈妈竟会如此辛苦。以前也带过比我小很多的双胞胎妹妹,我自以为经验丰富,我自以为凭借我满身的母性光辉可以轻松应付一切,可是惨烈的现实把我打回了原型。我信心满满迎接小家伙的到来,然后现实就给我敲了狠狠一记榔头,哄孩子睡觉竟是如此艰难。
也从网上了解了一些怎样引导科学睡眠呀,学习了很多睡眠理论,也关注了一些育儿公众号。可是这些睡眠理论并不是那样的奏效。身心俱疲的我只想说:麻烦那些所谓的砖家们能不能把你们的睡眠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啊!
多少次,抱着越来越沉的小胖子,在屋里一圈一圈遛达着,看他哈欠连天了眼皮打架了,赶紧一边拍一边哼歌再加把劲,哦也,闭上了闭上了,小祖宗睡了!说时迟那时快,小区楼下传来的汽车按喇叭声,滴滴,滴滴,滴你妹啊,熊孩子醒了!然后又是无休止的重复以上动作,很多时候我都是闭着眼睛哄他睡觉,我都要把自己哄睡着了,可是他还不睡,苍天啊,大地啊,让他赶紧睡着吧!我真的要在佛前苦苦求个五百年!!!
谁吵我孩子睡觉谁就是我全家的仇人,有木有?恨不得拿个隔音的玻璃罩子把自己和娃隔离起来,有木有?此刻谁要是打电话过来,有种想灭掉他的感觉有木有?有孩子了以后,天天想爆粗口,有木有?
多少次,看着书上指导的“某月龄宝宝每次可以维持清醒×小时”理论,瞅准了那×小时到了,娃也打哈欠了,迅速行动,安静下来,培养睡意,放床拍哄,成功了!哇塞,终于可以刷刷朋友圈逛逛空间洗个衣服了,说不定还能美美的睡一会呢。
熊孩子有多熊?总能让你知道理想和现实的差距是隔着星辰大海。朋友圈还没刷完,手上的肥皂沫还未洗净,“哇——”半小时醒?又半小时醒……冲进房间,抱起孩子二话不说步子迈起来,屁股拍起来,手臂摇起来,小曲儿哼起来,反正怎么哄睡的这会儿又怎么接起来!说好的点赞狂呢?说好的美容觉呢?
多少次,从中午十一点多开始进入“睡前程序”,放床—吃奶—嘘拍—哭—抱起—遛达—坐下—继续拍—试图放下—哭—拍睡—半小时醒—又吃奶……折腾了3小时的死循环,小家伙眼睛滴溜溜的比天上的星星还要明亮这是要搞什么鬼?恨不得把他扔在床上,你爱睡不睡吧,老娘我要先睡一觉了。
什么是个精,是个怪,自己生的自己爱?什么宝宝都是天使?可爱,精灵,宝贝,小乖乖,统统都靠边站好么?要不断提醒自己这是咱怀胎10月辛辛苦苦生下来的孩子才能抵挡内心一万只草泥马的呼啸而过,藏起想从窗口扔出去的狰狞嘴脸,温柔微笑着哼唱“小宝宝睡觉觉”。
多少次,午夜梦回,终于吃到好久没吃的红酒牛排了,这鱿鱼也太好吃了吧,唇边还流着哈喇子,娃醒了。困得睁不开眼,恨不得自己立即变身吧啦小魔仙施些魔法让宝接着睡。每天都觉得是在熬时间,可为什么睡觉的时间总是如此之短?
哄睡有多艰难?每个新妈妈都有一段关于哄睡的血泪史,不,是N多段,很多很多段。现在经历的这些哄睡的糟心事儿,大部分妈妈都经历过。苦吗?苦的。会过去吗?会过去的。
在一些网站上看到的一些建议,感觉很好,跟大家分享一下。
1、抛弃你的焦虑。孩子的睡眠很重要,但不要为了睡眠而睡眠。实在哄不睡的时候,别为难自己也别为难孩子,陪着安静地听听音乐,或者推车推着出去走走,说不定过会儿就睡着了。
2、入睡方式很重要,但无需把抱睡和奶睡视为洪水猛兽,尤其是小月龄的宝宝。睡眠引导的最终结果是妈妈和孩子都睡得更好,选择你俩都觉得舒适的方式。如果实在放不下,找个舒服的小沙发,让宝宝在妈妈怀里好好睡一觉,你也可以玩玩手机看看书。
3、如果家里还有其他看护人,尝试让其他人照顾宝宝白天的小睡。晚上照顾宝宝已经非常非常辛苦了,不要想着做女超人,抓紧时间休息,恢复体能,咱要打的是持久战。
4、尝试学习一些睡眠知识,了解宝宝的睡眠特点,当你知道了“他为什么是这样”,应付起来便会得心应手的多,也会有效治愈你的焦虑。
孩子的成长比我们想象的要快的多。总有一天,哪怕不睡觉的时候,他也会不再那么依恋妈妈的怀抱。想想,也是蛮伤感的呢!所以好好珍惜孩子还在你怀抱里的时光吧!这些话说给自己听,也说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