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青瓦石铺成的地面路子仿佛总是滑溜溜,黏叽叽的,房瓦上的青苔已经爬得老高,弯弯曲曲又湿湿黏黏的,空气中始终氤氲着湿润的水珠,这里有着数不尽的空灵与曼妙。
这儿是江南。
江南水乡,映照黑瓦白墙,瓦片铺成的弄堂与黑瓦搭成的房屋仿佛是这里的招牌。而小小的我,却一直有一件打心底便觉骄傲的事——爷爷奶奶的屋子是红瓦。据说当时是因为爷爷要娶奶奶,太爷爷帮着支棱起来的,由于已经过去了太久,大体上我已记不太清它的由来了,只知道那是我孩提时的最欢愉的小天堂。我是知道的,当我第一次和它相处时,我便已经和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从此便与它惺惺相惜,再也不可分离。
爷爷奶奶的红瓦房是这一排屋子里最漂亮的,这亮闪闪的砖红色是任谁也盖不住的迷人,而对于稚嫩的我来说,这儿是做过家家的绝妙之地。当记忆的贝壳悄悄打开,里面浮现出的是奶奶和她曾对我说过的话。那是一次很黑的夜晚,,已经是隆冬腊月,江南的是湿冷寒气可以吹进人的骨子里,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在红红瓦墙边贪玩着扮家家,迟迟没有归家。夜幕越来越深,夜色愈渐愈浓,奶奶找到我,她的话我至今记得:妮妮,无论什么时候,你都要记得回家,因为这是夜色中的红瓦在提醒着你回家,同时它也永远不会让你迷路,拐进巷子里的第一眼,只要看到我们家的红瓦墙,那里就是家的方向了。
我从未见过如此纯正的红色,更没有想到只是一块红色的砖头会如此好看,而我更没有想到的是,有一天,我会失去它。可也许,我与红瓦的缘分才刚刚开始。
那时的我已经上了小学,那是我第一次背上小小的书包,心里说不出的欣喜,可到家,却是一个大大的“拆”字赫然在眼前,我的梦被轻轻然地推倒,一辆巨大的推土机碾压过我家的红瓦,顷刻间,砖块如雨般飘落,洋洋洒洒,如此凄零。那一次,我哭了,哭湿了衣裳。
再见红瓦,已经是三个月后,此刻,我家的大场已经被包了起来,更有着黄色的警示牌。人依在,物皆非。现场很乱,房屋的零散框架、零落的砖瓦与泥土,比比皆是,我看到了藏在角落的它,及时被灰尘蒙上,可我的红瓦它依旧闪耀,恍惚间有着一丝说不清的欣慰。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光阴荏苒,白驹过隙,又过了几年,奶奶家附近的变化更大了,周围都已经建起了漂亮的商品房,现代化的气息无处不在,只有老房还在重建中,我觉得我不会再见到它了,失望之情满溢于怀。可当我看到一辆废物回收车时,,我再次见到了红瓦的身影,它已支离破碎,可我依旧认得出它,我差点就要跳了起来。原来,我还没有失去它。
天可补,海可填,南山可移,日月既往,不可复追,时光好像就是这样一去不复返。一转眼,已是庚子20年,时代在不断发展,放眼望去,高楼耸立,骄傲的身躯直挺着,高高俯视着人们,一扇扇窗户闪闪反着光,密集地聚在一起。我走在现代化的商场中,看见琳琅满目的商品与现代化的瓷砖,我想起了曾经的红瓦房,恍惚间,墙缝中似乎有一抹红色,细看才发现不是,我由惊喜转变为坦然,也许那最后一片红瓦正作为新的一员加入到新时代的潮流中。
《周易》中“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新时代的发展必定存在着“沉舟侧畔千帆过”,经济的不断发展也必定会存在着“病树前头万木春”,对过去的眷恋与惺惺相惜会给予发展以强大的推动力,那么也许,红瓦正是一位君子。
夕阳下,酡红如醉,恰如曾经最烂漫的那抹红色,我想我愿永远做这君子之友,去追逐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