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第一古物,从唐代发现,到至今保存在故宫博物馆,经历了什么?
快乐有趣
秦亡汉继,中华第一古物迁徙埋没。唐代贞观初年仲春,在渭河宝鸡南岸被一个放羊的老人发现,当时的它已历经千年风雨。五代混乱,它再次散落、遗失。金灭北宋,它被运到燕京(今北京)。元代后一直被存于国子监中。抗日战争时期,它同其他重要文物一起南迁四川。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到北京,现保存在故宫博物馆。
这个中华第一古物就是石鼓。
提起石鼓,还得从秦文公说起。秦文公一生文治武功显赫,使秦国得到了长足发展。
为彰扬其功,秦在陈仓山凿石制成十个鼓形石墩,用四言诗将秦文公的征战、猎祭活动刻于石上。
因石墩象鼓,后人称其为石鼓。这十面石鼓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早的石刻。
石鼓经历坎坷
秦亡汉继,石鼓迁徙埋没,直到唐初才从陈仓(陕西宝鸡)出土,重见天日。
由于石鼓出于陈仓,杜甫称其为“陈仓石鼓”。陈仓在唐时为岐州管辖故又称为“岐阳石鼓”“岐州石鼓”。
唐贞观年间,唐吏部尚书苏(xù)首记其事。唐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郑除庆将这十面石鼓移置于凤翔孔庙。
五代混乱,石鼓再次散落、遗失。
北宋司马池任凤翔知府时寻得九石,置于学府廊下。宋皇祐四年(公元1052年),向传师从民间又将失落的那面石鼓找回,这时那面石鼓已被凿成了米白(iù)。
十面石鼓因时代久远,未得到妥善保护、任凭风吹雨淋,上面的刻文已经残缺不堪。但随着石鼓历史价值被人所识,逐渐引起了统治者的重视,被视为国宝。
北宋大观年间,石鼓从凤翔迁移于宋京城(河南开封)保和殿。金灭北宋,十面石鼓被运到燕京(今北京)。元代后一直被存于国子监中。
抗日战争时期,同其他重要文物一起南迁四川。抗战胜利后又运回到北京,现保存在故宫博物馆。
石鼓的价值
石鼓上的刻文称为石鼓文。10面石鼓都刻着的文字,分别是《车工》《千沔》《田车》《銮车》《霝雨》《乍原》《吴人》《而师》《马荐》《吾水》,通常人们称作石鼓文。
有描写千河美景的“千沔鼓”,记述秦公与随从等太远游猎盛况的“田车鼓”等。
石鼓文是我国古典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也是汉字形体演变最珍贵的原始资料,它是我国古诗迄今仅见的原始真迹。
石鼓,是最重要的金石学石刻遗物,它上面刻着的文字,人称当今汉字的“祖宗”。唐代韩愈曾专门为其上书请求妥善保存。
石鼓文上的字体,它上乘西周金文,下启秦代小篆。是由大篆向小篆衍变而又尚未定型的过渡性字体。石鼓文被历代书家视为习篆书的重要范本。
从书法上来看,石鼓文是集大篆之成,开小篆之先河,在书法史上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故有“书家第一法则”之称誉。
当时的书法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等均十分推崇石鼓文书法。唐代诗人杜甫、古文大家韩愈、宋代文学家苏轼等,还专门为它做过诗。
石鼓,在中国的文字史、文学史、考古史、社会发展史上的地位和作用非常重要。石鼓对秦史和汉字形体演变及古代文学史的研究有着不可的作用。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对于当代人来讲,与石鼓有关的一切文化符号,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历史的记录,更是一种情感的寄托。
石鼓经历坎坷,它传承了古老文化特别是书法,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在留言区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