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忘却的纪念

1

万历十五年,戚继光在被贬为庶民后匆匆老死。

彼时,居于文华殿内的神宗皇帝得知讯息后,未做任何表示。

彼时,东南倭患已革除有四十余年了。

对于皇帝老儿的未作任何表示,俞大猷很不以为然,心里蛮不是滋味儿。

纵然高尚已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也总还是希望戚继光的事迹在又一个四十年后有人言说。无论如何,就请让我俞大猷以我自己的方式来纪念你吧戚将军,是为——为了忘却的纪念。

戚家军以倭刀术成名,那么,就请让我以倭刀的名义来纪念他吧,于是,俞将军令一个叫做粱痕录的亲卫即刻下山,一个配了倭刀的人进入了大明末世下的南京城,是为——倭寇的踪迹。

2

对于同袍戚继光的故去,俞大猷不免有兔死狐悲的感慨。

毫无疑问,他们都称得上是那个时代的英才,一个当得起“英才”称谓的人,有比之于时代与家国的大智慧,也须有比之于世事与人情的小聪明。

配了倭刀的人进入南京城,故布疑兵,该是俞大猷的大智慧与小聪明。

就大智慧而言,荼毒生灵的凶残海盗被赶下海也不过四十年余年而已,古时候的人们生存环境恶劣,生命有限,年少而夭折,所在多有,所以活得特别用力也特别用心,四十个年头,人早换了一茬。

换了人间,还会有人记得四十年前的血泪史吗?

记得的人,怕是少之又少吧?

毕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人之常情。

那么,拿了倭刀的人是不是倭寇,还重要吗?

不重要,重要的是,唤醒了沉醉于春风中的人们的那一点儿忧患意识,就足够了。

就小聪明而言,戚继光手握40万大军,一举扫除倭寇,自此河清海晏,俞大猷是参与者,也是见证者,作为一个比戚继光活得久的人,俞大猷甚至还见证了戚继光而后的身与名俱灭。

我将步戚将军的后尘吗?在那些个辗转反侧的夜晚,我们有理由相信俞大猷曾有此一问。

侠以武犯禁,为自身计,何不养寇自重?

有了倭寇的踪迹,唤醒了人们的忧患意识,就会引起朝廷的重视,朝廷的重视,使得如我俞大猷这样的人重又有了用武之地,那么,我俞大猷就有可能不会走上戚将军的老路了吧?

3

故事开始的时候,已然是深秋了,绵绵雨淅淅沥沥的下着,十里荷塘并无十里荷花。

末世的大明,深秋的南京,此情此景,该说是“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呢?还是该说成是“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呢?

无可无不可。

前者,荷花凋谢的季节,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还有且开败了的菊花的花枝还在傲寒斗霜。凋谢的荷花,老死的戚继光;尚在傲寒斗霜的花枝,尚未言败的俞大猷。

后者,深秋的天空,暮色四合,阴云连日不散,霜飞的时节也姗姗来迟,徒留满地枯萎残败的荷叶,这样也好,好听那深夜萧萧瑟瑟错落有致的雨打荷叶声。这是唐人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前一句是“相思迢递隔重城”。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

作为同袍的俞大猷,对于故去的同袍戚继光的追思,也曾使人生出“无情未必真豪杰”的慨叹吧?

4

霜叶城第一高手,叫做裘冬月的,这天做了一个决定:出城,入山。

入山的道上被人撞见,也许他此刻依然飒爽英姿,人问他:“可是去打猎?”“不,归隐!”他回答。

归隐,很多高手的路径。毕竟,名将自古如美人,不许人间见白头。

可对于裘冬月而言,作为“霜叶城第一高手”的名声与名分,都已经算作是很久以前的事了。

于是我们知道,明面上来看,裘冬月心贼不死,依然肿胀,入山,是为磨练,进而重回自己的巅峰状态。暗地里,知情人都晓得,他的夫人私通侍卫,他是要面子的人,杀不得,赶不得,见了尴尬,索性,入山,不如不见。

5

夕阳西下,冬月东上,入暮的南京城郊外,收割后的稻田里,裘大哥下山来了。

裘大哥在干涸坚硬的稻田里走了一趟拳,走两步退一步,再退,复退,一趟拳打完,竟有种重回高手状态的虚幻感。

想起无德禅师的诗偈,说:“手把青秧插满田,低头便见水中天,身心清净方为道,退步原来是向前”。

说得真好。不能说裘大哥没有慧根,在俗世里呆的久了,人都有这样那样的杂念,归隐就归隐,可要说归隐是为了更好的出手,就不见得是一件好事,纵然自欺欺人地把胡须染黑了,又能如何?在如影如响中倒下的那一刻,想必裘大哥身心俱疲吧?

6

霜叶城内,倭寇的踪迹何以一石激起千层浪?

因为倭寇的主要组成是武士团,日本战国时期礼崩乐坏下无所依托的武士,战力非凡,组团下海来劫掠,等于是特种作战小分队,地方政府武装奈何不得,因为不对等。

礼失求诸野。政府奈何不得,民间可以制衡。戚继光以民间武技入军营,重创武士团,因为对等。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

很多年以后的抗日战争,初期,打得很苦很惨烈,一致认同的结论是,中日单兵战力为3:1,特别是近身肉搏战,拼刺刀,更悲壮更令人为之气沮。一直到长城喜峰口之战,特请民间武林高手教授北方刀技,才稍稍挽回一些颓势。

7

武学千年,湮没无闻者,何其多啊!

有的却并没有湮没,兜兜转转的,竟又传承了下来。

比如,入山归隐回来的裘冬月与俞大猷亲卫梁痕录的斗步,所谓的步战。

步战何来?

来自于马战,然而对于北方民族而言,马是重要的军事战略资源,因为我们亡国,我们没有马,我们不屈,于是我们步战。

形意拳,据说奉岳飞为祖师,这叫什么说法?

因为在武风盛行的北方,曾经流传有岳武穆十三枪,然而我们亡国,我们不被允许携带兵器,我们不屈,于是武人脱枪为拳,劈、崩、炮、横、钻,皆是枪技,天可怜见,竟都又传承了下来。

7

是为,为了忘却的纪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