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蔡崇达的“皮囊”,很受益的书,竟然还是韩寒和刘德华提的序言,当然这不能作为纯推销的卖点。文章自然是很美好、受触动的,尤其是写了很多关于和父亲、母亲的故事,艰辛而又不屈,也许对于底层人氏而言都有野草般不息的生命力,于是生命也是相通的,生命中也自带了这份韧劲和倔强。尤其是李敬泽的序言写的很好,“皮囊”是认心、认人的书,写这么一本书,是伤心的,伤痕累累的心。这本书还没有看完,但真的很感伤和悲戚,尤其是写母亲执着建房、父亲中风卧床的部分,泪眼婆娑,但总有希望在不远处。看完后再写更多的读后感。
有感而发的是来自于第一篇的“皮囊”,如果皮囊坏了,我们还剩下什么?也许还有灵魂,只是有吗?无人知晓!即使鬼魅也渴望有一副完好的皮囊,更何况生活在丰富多彩的当代,有条件、有资源地还以自己一个无暇的皮囊。好看的皮囊精雕细琢而千篇一律,仍然是赏心悦目般的惹人怜爱,孜孜不倦地追逐,于是时时刻刻地放不下这倦怠而累重的皮囊,小心呵护,越发地显得矫情而乏味,于己于人的苛刻挑剔,无止尽地装饰装点,仍然需要再努力一些、再“疼爱”自己地咬咬牙。于是我们花尽半生余力来爱惜这副的皮囊,用懒惰推脱辛苦的忙碌,用金钱叠加修饰一丝一缕,累了饿了脏了辛苦了,都不忍来侵扰这副精细的皮囊。
九十九岁的阿太,对生活有着属于自己的大智慧,这是在生活中一点一点磨砺而成的,也是通透的豁达。阿太的女儿撒手人寰时,白发人送黑发人,她只是掀开棺材看看女儿,然后并不拘泥于这份无畏的生死挣扎,我好奇阿太怎么不难过?阿太那满是寿斑的脸,竟轻微舒展开,那是笑——“因为我很舍得”。仅仅这六个字,就不禁放下书来思索很久很久,一种涤荡于心的纠葛蔓延而开,在生活中,有太多的舍不得了,舍不得时间的流逝,于是熬夜以期待这一天更持久一些;舍不得亲人的离开,因为有太多的未完心愿,人生有多少是了无遗憾地结束的呢?舍不得让自己受累,于是错过了很多美轮美奂的景色。
阿太是个狠人,切菜把手指头切断后,家人乱成一锅粥,她自始自终,都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她也曾将年幼的舅公扔到海里,让他学游泳,差点溺死,所有邻居骂她没有良心,她冷冷地说:“肉体不就是拿来用的,又不是拿来伺候的。如果你整天伺候你这个皮囊,不会有出息的,只有会用肉体的人才能成材。”她这一生也是如此而坚硬地活着,坚硬到什么也伤不了她。对于阿太漫长的一生,并没有怎样的成就,但是她的通透与内心强大,仍是带着智慧的光芒,这坚韧的品质也会流淌在后代子孙的血液中,在艰难岁月中浸染过的灵魂并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如此的豁达与舍得。我和阿太相处的时间并不多,毕竟是四辈份人了,但是阿太用她生命的方式来传达了她的生活观,谨以铭记:我们的生命本来多轻盈,都是被这肉体和各种欲望的污浊给拖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