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工作内容单一、量不大。专业课上会计、审计、管理学得不亦乐乎,结果工作后除去考证一点没用,任其随时光消逝。一直以来我觉得与财会无缘,急功近利选专业,最终担个虚名。想起《非诚勿扰》里那句征婚旁白:海外归来,学无所成……
这种温水环境很舒适,一度舒适到让我以为闲适而淡然就是我心期许。现在回想,哪还用期许,我不是每天都在闲适,因为事情很少;总是很淡然,因为经历简单。
直到有一天我开始厌倦,厌倦随波逐流考职称,厌倦谈论工资怎么涨奖金怎么发,厌倦贡献极其有限却匹配无缘无故的优越感。舒适太久让我开始思考🤔:明年会怎样?明天、下星期是这样,这么清闲,难道我就守着小幸福过一生?考职称、涨工资、闲时看闲书,总觉得缺点什么。
似乎是在挣扎,我开始不断向自己发问。问现在、问未来、问感受、问可能。直到有一天,我坐在办公椅里,决定再不能以涨工资与否为目标学下去,我一定要开始学习点自己喜欢的东西。我开始专注思考🤔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就像动画片里“一休”那样。脑子“叮”的一声,对!我要学心理学!开始搜索,最后搜到中科院心理研究所,在职研,这个适合我。报名,交钱,速度之快到我姐以为我被骗。
面授时间全是休息、节假日,以后两年几乎再不能安逸度过,想犹豫,可学费已交完,开弓没有回头箭。随着第一次面授日期临近,越发焦虑犹豫,最后错过……一声叹息!
这与以往每一次拖延何其相似!没有谁在哪一次拖延里会身心安乐度过,否则那不叫拖延。在这次亲身体验中,我有挣扎、自责、畏难、向往……以负面情绪居多。请假获准后,我很沮丧,如果正常出发,我现在已经会学习新课程收获新知识。最后拖延成功,事实只甩给我又一次失败的经历。可积累这些只会让我对失败越来越熟悉。
积极心理学教授告诉我们,我们之所以容易裹足不前,不是不知道应该行动。因为行动与个体来说是“舶来品”,是陌生的,而我们自然习惯熟悉安全的环境。而我一直对闲适好熟悉!
我有些恐慌,咬牙运气!下次一定要去!虽然时间还没到,我依然开始收拾行装,准备好放在门口,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同时我继续针对出远门学习这件事自问自答。每个提问都从正反两面做出回答。
例如:独自出门学习会怎样?1、自己要找车找路找住处,麻烦;另一方面获得完全独立空间与时间,相对更自由。2、独自住酒店,也许不安全;另一方面认识到没有绝对安全,以后会更谨慎,更独立。3、也许发现学习内容不很喜欢,另一面无论如何,开卷有益!
选提前一天出发订票,告知家里人,他们支持学习又担心安全,我摆脱掉被关心,终于一切就绪。
出门前站在客厅,妈妈在身后叮嘱一路当心,突然一种成就与向往油然而生,还没远行,就已意气风发!想起个人成长小组里廖教授的台湾腔:“诶你们发现没有?她说起自己拎箱子出门去学习,那个时候是很得意!”
是的,从那时候开始,大雨打湿过衣衫,北风吹红过脸颊,春运买不到车票,挤不上地铁,订不到房间,困难接踵而至……可它们同我一样,在时间的长河里终将成为过去。
这些使我明白,无论你的梦有多远,路有多长,预期有多少坎坷。最需要的永远只是一个开始。没有任何前提,只要迈出第一步,一切的一切,都会顺理成章。包括使坎坷成为过去、精彩填满回忆。
现在觉得已晚的话,也许正是最佳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