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失眠睡不着了,就干脆把这几天漏看的微信和钉钉信息都读了一下,又看了简书上自己关注的几个朋友的文字,把心里的感受记录下来:
1、下意识地去找自己的个人照片,感觉这张是最贴近现在真实的我的状态——底盘是稳定的,但上身又是放松而打开的。我经常觉得一个女人最好的状态应该是外柔内刚,内心是坚定而有力量的,但外在的呈现又是柔软的,温柔的,灵活的,可以包容一切可能性的。我非常喜欢在瑜伽体式中去体会做人做事,比如战士二是我每天必做的。“下半身肚脐以下找稳定的感觉,上半身肚脐以上找悬浮、灵活和放松的感觉。每一次呼气找向下扎根的感觉,每一次吸气找向上生发的感觉。松而不懈,紧而不僵。”这是我的瑜伽老师教给我的引导语,也是我传承现在教给我会员的引导语,更是我每天自我练习反复在内心和身体中去体会的感觉。不知不觉,我觉得现在的我已经有了,我感觉目前客观地我有“底盘的稳定和上身的灵活”,有底线有原则,但又是打开,可以灵活和包容的。(但头像是用的是另一张照片,是因为那一张更贴合理想自我的状态——再柔软一些)但曾经的我绝不是这样,而是相反——表面很勇敢,很坚强,但自己知道内心其实很脆弱。遇到困难,害怕面对,喜欢逃避,总是情绪很多,需要先处理情绪,再能处理事情本身。还记得那会儿在杭师大实验室做核磁共振实验的时候,每次要处理数据,都需要做很多的心理建设,因为总感觉编程跑数据太理工科,太难了。刚开始学瑜伽的时候也是,感觉解剖是我的死穴,觉得它太难了。现在就完全不会,很坦然,很放松,尽管它依旧不是我学起来最轻松的部分,但一点不害怕,且能接受自己会学得慢一点。我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坦然而放松了。我想这跟学习阿育吠陀瑜伽也有关系,我确实发现不管是我自己学还是教会员联系,都发现瓦塔体质的人学习东西就是容易过分思维,想很多,身体的协调性会差一点,学习序列会慢很多,而相反卡法体质就会快很多。同样一个序列,卡法体质一节课就可以掌握得还不错,瓦塔就不行。但很多时候,勤能补拙,我的会员很多都是自己的朋友,有一些共性——那就是都很努力和自律,一般都会自己要求拍个视频,自己再回家反复看反复练。教的人多了,就更加能发现个体的差异,所以就越发对他人和对自己包容,因为真的每个人天生不同,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当然,自己也深有体会,现在不怵解剖,跟一直跟随的Max老师有很大关系,好的老师就好像是我们进步的脚手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更顺利地向上攀爬进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自己的每天瑜伽练习,客观上我的“土元素”因为练习确实增加了很多。现在基本上第一次见面的瑜伽老师,看到我,如果正好也懂阿育吠陀的五元素,总是觉得我“土元素”很多,但我先天的“土”真的很少很少,完全是后天练习的。这也是我很爱瑜伽的原因,因为瑜伽可以让一个人通过练习,变得更加均衡。
2、粲宝呈现出来的状态确实是验证了注意力在哪里,得失就在哪里。我很重视阅读,所以粲宝的语言发展很好。但她吃饭,一直是放手交给奶奶的,没怎么管过。之前也隐约有问题,但一直没有那么重视。程粲差不多9个月的时候,我开始全职工作,重心和注意力主要在工作。趁着现在才两周岁,还没有完全错过养习惯的关键期,接下来的一年,要好好重视对她的引导了。
亘古不变的话题:工作和家庭冲突吗?工作、家庭都想做好,可以吗?之前看过一本书,书名忘记了,讲的是一对博士夫妇不仅做好自己的工作,还养育了5个孩子。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那就是从观念上相信——人是可以“贪心”一点的。还有《成功是道选择题》也是突破我观念的一本书,家庭和工作不是线性的平衡,时间也是是线性的,确实工作上花的时间少了家庭的时间就少了。但决定工作和家庭维护品质的不是由时间决定,而是由效率决定。所以总是围绕自己的最高目标做选择,而安排事情,就可以让关注的事都能做得还不错。所以现在的我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是——我觉得当然可以!
先把自己做好,把自己每天的身体、情绪和状态都准备好,因为“你”是一切的核心,一个稳定的情绪和饱满的能量状态是一切的根基。不断地优化时间管理,一切都是可以的。很多事都符合二八原则,“不管”、注意力分配为0,那是做与不做,质的区别。很多事关注了,做了,就会有80%的效果。如果生活里重要的事都能有80分的效果,生活整体就不会有大的问题,整体就会还不错。很多事之所以后面会“酿成”问题,是因为“无知”和“无明”,没有意识到它的重要性,没有给予它应有的注意,又缺乏内省和反思,时间长了才会成为“问题”。
所以,再敏感,再细致一点地工作和生活吧!步履不停,生活会不断地给予我们回馈——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