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其实只需要读一句,马上就可以看出这是朱自清先生笔下的《荷塘月色》。而我却舍不得省下他写的每一个字。随着文字的跳跃,仿佛轻轻地打开了一个院门,让人径直走进了那个夜晚。看到月光淡淡,荷塘依旧…多年前读书时的课文中,难得有这么记忆犹新的。从那天开始,我便记住了这个“廉洁正直以自清”的名字。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当时学这篇文章,基本上没怎么刻意去背诵,它就象那月色一样浸入了我的脑海里。从此,就在心里静静地生根发芽;从此,心里再也容不下其他的荷塘,再也容不下其他的月色。就连听德彪西的《月光》时,心里也会自然而然地浮现出朱先生所描绘的《荷塘月色》。
有些文字就象有些人一样,只需要看一眼,便是一生。写散文的名家那么多,但朱先生的散文却自成一体。只要读过他的一两篇文章,那么他写的其他作品,即使不看署名,也很容易判断出来。就好象小时候的家乡菜,即使已过多年,即使已离家万里,依然会即刻判定出来。
朱先生的散文柔而不媚,平实纯朴、清新自然,就象那采莲曲里的秀美女子“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每读其散文,就感觉在欣赏一幅色彩柔和却意境深远的水墨画卷。
而朱先生的性格是否也如采莲赋里“夏始春余,叶嫩花初,恐沾裳而浅笑,畏倾船而敛裾。"那样呢?出生书香世家的他有他的矜持和庄重。他的文字中没有断然刚直的冲突,也少有辛辣激烈的怒气。有的多是柔和,虽然这种柔和中总浸染着浓浓的忧伤。在那个年代,没有良知是不会感到忧伤的。沉浸在矜持和庄重里的忧伤,慢慢地集在先生的心里,又顺着笔尖流淌了出来。
“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然而,我们知道,你有的,你一直坚持着读书人的淳朴和善良。你所有的忧伤从来没有为过自己,你在为那个时代的痛苦而忧伤。你用独特而精致的手法,描绘了一幅淡如水墨的画卷,永远地留在了我们心中。在那永远的荷塘上,永远月色清凉,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荷塘四面的杨树像团团烟雾将荷塘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月光下隐隐地有一个忧郁的书生从曲曲折折的小路上慢慢踱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