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华杉讲透孟子》,滕文公问孟子:“齐国要在薛地筑城,我非常恐惧,怎么办?”
孟子回答说:“以前周太王住在邠,狄人来侵略他,他就迁移到岐山了。这不是他觉得岐山那地方好,是因为邠待不下去了,不得已才走的。齐国要在薛地筑城,您问我怎么办,我也没办法,因为咱们也管不着齐国啊。但是我们自己做善事,像周太王那样,就算被别人撵得到处躲避,只要至诚无息,为善积德,后世子孙就能得以王天下。有德的君子创立功业,传之子孙,正是为了一代一代传下去。我这辈子没做到的,儿孙们接着来,我死了,我的精神却能传下去。至于能不能成功,那是天意,您怎么样去对付齐人呢?您对付不了,您能做的,就是把滕国搞好,对滕国百姓好!”
孟子的回答太经典了,现在我们很多人也是这样为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而焦虑,比如担心公司会不会新来一个能力强的员工抢掉自己的饭碗,担心自己从事的行业会不会被市场淘汰,甚至担心毛、衣、战会不会影响自己,担心被列入汇、率、操、纵、国,经、济会不会垮掉等等。
因此他们会想出各种“计策”来阻止公司招新员工、“算计”各路可能会对自己构成威胁的潜在竞争对手。而孟子不会去研究这个,他主张行“王道”,只会按自己的原则去做,对于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不去焦虑和恐惧,想想自己该做些什么?能做些什么?
万事最关键的是理念,是态度,而不是计策。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其可怜可恨,就是因为没有端正的态度,还天天在那儿筹划计策,最后无非是自取灭亡。
滕国应该怎么办?简单得很!就是合乎天道,造福一方。不管我能在这块土地待多久,也要让它成为百姓的理想国。如果哪天真的守不住了,要灭亡了,那我亡就是了。统一七国的秦国不也就存在了十五年嘛,这些终究是要灭亡的,多想想自己生命的意义,应该履行的使命(如果一把年纪了,才不知道自己生命的意义和使命,那也是挺无语的),这就足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