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英语匠Harris。
以前我也相信“自学成才”。后来发现,盲目的学习最可怕。
一、你不会一直舒服着
在英语培训行业,常常有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作为老师,一般正向鼓励,我们和学生或者家长沟通,更多会鼓励家长孩子,分析好的一面和发展的可能性:
“孩子虽然朗读不够流利,但是发音的音色很棒,以后口语在这方面会很有优势的!”
作为咨询老师,会比较简单粗暴,必要时戳中痛点,然后家长们神经才紧迫起来:
“美妈,都6年级了还只会读几个单词啊?你看看周围孩子,现在大家都在报补习班,你家孩子不学,到时候上初一,孩子英语考班上倒数,这对孩子心理是多大打击呀!”
是正面鼓励还是直戳痛点?
有时候你不得不承认,想要唤起家长提早教育的意识,“孩子班上考倒数”真的比“要重视孩子的早期教育哦”要管用!
比如对于上名校,有的家长过分紧张,有的家长则过分没有危机感。可事实上很残酷:业界大牛,大部分出自名校。永远不要低估环境造就人的能力。比如,名校的优秀学生,毕业后形成的同学资源圈层,是个天然的优势。如果让家长到了那一步再来懊悔,还不如赤裸裸的把这些可能的境遇,提早摆在家长面前。
孩子是需要呵护的。对于成人,应该时不时有人戳一下痛点,时刻保持警醒。
比如进入职场,大家每天都挺忙的,要面对各种广告营销,还有一些公众号的调性是制造各种焦虑,仿佛感觉:
“不这样养生我就要少活20年!不坚持读书我就要成弱智!不转发国家就要被欺负啦!”
这个互联网时代,它线上线下全方位戳你的痛点,戳得你都可能都麻木了:
又想骗我去泰国?又想骗我办会员?又想让我买课程?
每个人都有痛点。不管你麻木还是抗拒,它都在那里。只是可能某些痛点被提前了,某些被夸大了。
痛点有大有小。人在社会中,最大的痛点应该是:你不行,你不懂,你不会…
这个一旦痛点被戳到,基本就会形成一个小宇宙的爆炸,或者外放的,或者内向的;要么爆发能量,要么郁郁无法自拔。
否定一个人的能力,是最伤人的。哪怕是“你虽然现在不行,但是相信你过一段时间就能学会的”都要温暖很多!
可是,比如在职场上,你的上司看到的就是你此时此刻不行,他没有义务粉饰这个事实。然后你的机会溜走,你的上司会让表现得“现在就能做”的人来取代你的位置——不好意思,不行就是不行。
这个时代,青年最大的痛点就是:能力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的需求。你需要知道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这个世界正在发生什么,这个世界将要发生什么。
不断学习,时刻更新。面对污染,自我净化。没有平台,也要能自成体系。
二、随时充电,随时在线
不学习的人,是在道德、法律上的不负责任。
为什么这么说呢?
时常看到那些在滚滚车流中横穿马路的老头老太太,闲庭信步,从不扭头看马路,我在想:可能他们对道路规则的认知,一直停留在他们那个年代,那是个交通规则稀缺的年代,能走的就是路。
在银行柜台,一些业务流程的繁琐环节,其实是为了保证客户的账户安全。没有这个认知的人,恰恰就是最喜欢在银行大堂扯着嗓子嚷嚷的人。
高速公路上,100公里的路程,如果开140km/h的速度,只比开120km/h节省了7分钟;300公里节约了21分钟。了解这个算法,可能会稍微冷却一下高速路上一颗狂躁的心,甚至挽救很多人的生命!
我不是要来制造制造危机感。这个时代知识更新太快了,如果你你不学习、不跟新自己,提升对各个领域的基本认知,那个被别人当作脑残的人,说不定就是20年后的你!
但是很幸运,这是一个学习的黄金时代。
在移动互联普及以前,传统的传播渠道非常集中(报纸电视PC),导致信息相对闭塞,学习的渠道、资源非常有限,知识的话语权掌握在少数大牛、名师手里,消费者没有议价权。时间和空间上,学习也那么随时随地(any
time, any where)。大家的学习的各种成本很高。
比如在英语培训行业,零几年的时候,一些成人英语培训机构处于“闭着眼睛割韭菜”的阶段。各种营销洗脑,趁着英语学习热潮的顶峰,利用消费者的信息不对称,收费高得惊人。经常曝出新闻,单笔培训费用甚至收到了10万+。
但是,移动互联网是福音。它是这个时代最民主的利器。
权威被分散,信息更加透明,话语权不再集中在少数人手里。学习的渠道也非常多(线上线下各种平台或自媒体),学习内容已经超出学科、技能,甚至我们的能想到的所有内容,你都能找到,进行付费购买学习。而且价格亲民。这就是付费知识时代。
以这个这个时代更迭的速度,你不学习,很难相安无事。
比我如自己,作为一名线下培训机构的英语教师,我算了下我近2个月花在知识付费产品上的金额,已经超过了2500元(包括一些小的技能课、干货课),这还不包括还不包括这半年购买的各种英语相关、商业技能提升方面的电子书、纸质书籍。
随时充电,才能随时在线。
我最近学习的一个感受就是:越是学习,你越会发现这个世界的谬误。你会有想帮助别人改变的力量,然后你会找到自己的目标,比如你就会有表达欲,想告诉和你在同一频道的人,你对这件事的看法是什么。这都是学习能给你带来的冲击。如果接下来还能持续输出,给别人提供价值,再加上懂一些营销,这不就是一条基本商业逻辑么?
我提供价值,你付费。
你看,学习还能成就你,说不定你就搞出了点事情来呢。
三、盲目自学等于慢性自杀
以前我也相信自学成才。后来发现,盲目的学习最可怕。
一些系统的学习如果没有人来指导,你会走很多弯路,甚至在歧途越走越远,然后信心收到打击,怀疑是不是自己的学习能力问题,然后能量越来越小,最后不得已放弃。这是一个恶性循环。如此反复一两次,你基本就否定自己了,很难重拾信心。
《芳华》、《金陵十三钗》的作家严歌苓2014年在“一席”栏目中做演讲,谈到她的职业写作时,她特别提到她在哥伦比亚艺术学院留学时接受写作训练,其中有一项是老师“调动感官训练”。老师会在旁边引导式提问——You see it?让学员进行画面感训练。
“这就是我现在为什么写小说会有画面感,与我们在学校接受的训练是分不开的。”她总结道。
知识技能这个东西,如果停留在大脑的“知道”层面,不叫掌握。就好像职业运动员,只有反复输出训练,才能形成从肌肉记忆。(如何输出训练?更多文章微信公众号:harrisfu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