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荏苒,风过无痕,双证班30天线上课程不知觉间已经到了尾声,尽管时间紧凑、内容涵盖面较广,但在尹丽芳老师的带领下,每天都有着清晰的方向和前行的速度,持续坚持下来,真的觉得走的每一步都算数!
始终,我心依然—专注青少年思维导图培训教育。
古有明训:“师其意,莫师其形;学其法,莫学其貌”。
在本次30天的线上课程期间,丽芳老师逐步带领我们将思维导图学习的广度进行了延伸,向大家详细传授了脑科学、脑神经元结构、思维导图核心原理等有关增加思维维度的概念性知识,同时对思维导图世界、绘制步骤、关键词阅读提取等内容做了进一步的回顾与拓展,让我们打开了全新的视野。
在接连几天的以《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为重点领读的课程中,丽芳老师一步步带领我们应用思维导图工具进行深度的慢阅读,让我们收获了另一种与作者深入对话的阅读体验。
最为关键的是,通过聆听各位教育一线老师的关于数学、英语、阅读与写作等课程的思维导图实战应用经验分享,让我们深刻体会到了在教学过程中,要想准确、有效、结合实际需求去针对不同年龄段的人群传授思维导图学习法,这需要不断的、持之以恒地深入去钻研和实践。
我认为用”“输出倒逼输入”是最高效的提高实战能力、积累丰富经验的一种方式。
在把握思维导图“形、貌”的同时,要更注重其“意、法”的应用,才能真正掌握思维导图法的精髓!
日进有功—反思总结是进步的最大“助推器”。
在30天的课程学习中,为了能进一步地让自己的思维导图更准确清晰的表达,真正把握思维导图的“意、法”,迈向新的台阶,我总会问自己这些问题:
1.关键词。这张导图各分支线上的关键词是你最关心的吗?是最重要的吗?如果不是,应该用哪些关键词来标示?如果是长段落或文章,可以做怎样的浓缩与提炼呢?如果“再造”一个词,可以用哪个呢?
2.思维框架。这张思维导图在绘制时是否做了框架化的思考?导图的主支干可以分为哪几个?它符合大脑接收和记忆信息的模式吗?它能让传递的信息更准确,更清晰,更容易看懂吗?如果不是可以做怎么样的调整?分解?合并?
3·逻辑关系。 这张导图每个主分支和次级分支内容是否匹配?这些内容属于并列关系,还是层级的递进关系?它们的位置顺序是否准确?如果不是,需要做怎么样的调整?要如何才能让这张导图的每一个分支的内容更清晰、准确的表达所要传递的信息?
4.个人风格。 这张导图的内容是否做了加工整理,能清晰呈现出个人的独特创意与思维表达吗?能把这张导图的所要传递的信息跟过往已经掌握的信息做更进一步的连接与挂钩吗?能跟个人的工作学习与生活产生更紧密的连结吗?
5.图标密码。 在这张导图的所有的分支上的关键词,有哪些文字可以图像化?对于哪些特别重要内容可以做出标注?如何通过字体大小和色彩图标让绘制的导图更醒目更突出,从而更好地增强记忆与理解?
6.使用者。 这张思维导图是想呈现给谁看的呢?想通过这张思维导图向他传递哪些信息?对于想传达的这些重要信息,是否做了相应的整理?通过这张图他应该掌握与了解哪些内容?为了更清晰表达所要传递的重要信息,需要再对这张图做哪些补充说明?
7.日进有功。如果重新绘制这张思维导图,可以在哪些方面做出调整,线条,文字,组织架构还是色彩图标?可以增加哪些内容以及省略哪些内容?还可以增加哪些图标,更改哪些字体颜色?
……
只有在不断的反思、对比、总结中,才能持续找到改进的方向,不用和别人比较,只要自己画的每一幅都能比上一副进步一点点,那就是最大的进步。
写在最后的话: 知道做不到=不知道。
于我而言,学习思维导图就是为了能更好地掌握这项工具,帮助孩子们有效整理思路、明确表达思想、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找到学习的乐趣,进一步提高学习效率,获得更美好的生活体验。
实现目标的关键就在于实战经验的积累。
在第一次线上直播课程《画出你的思维之新手快速入门攻略》中,我勇敢地踏出了第一步,相信离自己的目标已更进了一步。
未来已来,我会全力以赴。唯愿做知识的点灯人,带领孩子们乘着思维导图的风舞出属于自己的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