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恰到好处的满足用户的需求,拥有完善的技术实现方式,同时可健康持续的创造商业价值的产品
一、需求:可以恰到好处的满足用户的需求
我们去讨论一个产品的好坏,必须是针对它的目标用户来讨论的,脱离了用户,好和坏可能会完全颠倒。我们大多数产品经理所做的都是面向普通用户(俗称:人民群众)的产品。对于这类目标用户来说,「易用性」显得很重要。如果你的产品能够完全不需要学习,「自然的」让用户使用,往往是个加分项。
举例:12306的UI部分的体验不怎么样,但是相比于排队买票来说,它是「有用」
二、技术:拥有完善的技术实现方式
技术层面,只是「能做出来」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完善」。类似「性能」、「运行速度」、「稳定」等等因素
反例:语音识别、米聊( 用户体量达到一定量级之后,服务器会经常挂掉)
三、商业:可健康持续的创造商业价值
张小龙认为,好的商业化应该是不骚扰用户,并且是只触达他需要触达的那一部分用户
盈利:不一定所有产品都是直接「赚钱」的,但有些不赚钱的产品,可以辅助其他产品赚更多的钱,或者可以「赚」到其他价值。例如微信不赚钱,支付赚钱
持续:依靠欺骗、忽悠用户,有时候也能创造商业价值,但这种方式不可持续。曾经国内的「电信增值服务」,你稍不留神就会「订阅」各种各样的奇葩服务,扣取资费
健康:国企」貌似也是可持续的,并且它的确持续了很长时间。但是从现在的观点看,它的「持续」并不健康,所以终有一天,它要做出改变,或者牺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