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看到一则新闻,说的是在吉林市的一对夫妻因为吵架,妻子盛怒下以跳楼威胁,丈夫拉不住妻子,导致妻子坠楼,悲剧发生。看到这则新闻的时候我一直在想,为什么一个大男人连一个女人都拉不住,难道真的悬空的重量那么大吗?
于是乎,我询问了身边的几个男生,他们都说不应该拉不住,就算时间太久,也会死死拉住,至少两个人一起掉下去的概率比较小。这下我就更疑惑了,再次精读了一遍新闻,发现男人在带着哭腔说“我坚持不住了”后女子才坠楼。
已经无法细查那一刻男人心里在想什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就在那一秒,他脑海里闪过放弃的念头,而就是一瞬间,他的动摇造成了一辈子无法挽回的创伤。
唏嘘新闻的同时,我想起了曾经看过的一部电影,是《泰坦尼克号》的男女主角共同主演的《革命之路》,一度被戏称为是杰克和露丝的婚后生活。整部电影没有国产爱情剧车祸、小三怀孕堕胎,失忆,争夺家产的狗血剧情,有的只是随处可见的场景:婚后柴米油盐的争吵,为生存妥协麻木的工作,日复一日重复的机械生活。
可就是这些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小事,赤裸裸得展现在你的眼前时,一针一针扎破你内心最敏感最脆弱的部分,抽丝剥茧般的告诉你,什么是绝望。
看完这部电影很久以后的现在,我想起来电影的场景,依旧会心头一颤。
电影的开头部分就是夫妻在路边的争吵,起因是女主角谢幕了一场并不完美的演出,打破了她想要成为演员的梦想。他们用言语互相攻击着对方,最后忍无可忍的男主角一拳打在车上,结束了这场可怕的战争。
我们之中,有多少人在婚前对彼此刮目相看,认为对方是世界上最独一无二的美好,但婚后依然逃不过孩子,金钱,现实的枷锁,成为了最普通的那个人。
女主角在家里收拾家务,无意中的旧照片勾起了她和他初遇见时的美好,正应了中国的那句话:“人生若只如初见该有多好。”所以,女主角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移居巴黎。可是当她充满希望和自己的丈夫说的时候,只换来了丈夫的四个字“不切实际‘’。
不难看出,在家庭的压力下,丈夫已经全然忘记了自己年轻时的野心,接受了现在这样讨厌却无奈的生活。
丈夫是一个摇摆不定的纠结主义者,又或者,从一开始丈夫就没有做好彻底打破现实去接受新生活的准备,他的懦弱和安于现状一览无遗。所以当去巴黎的计划因为升职,女主角怀孕等一系列事情被耽搁的时候,他心里的那个声音仿佛在告诉他:“留下来才是上天最好的安排”。
然而,狂热追求梦想的女主角已然无法接受丈夫的放弃,终于在一场大吵中对生活失去希望。
影片的最后,女主角选择了用堕胎来结束一切。明亮的落地窗前,本该是对生活最美好的憧憬,女主却站在窗前任由孩子流出体外,和孩子一起流产的还有那不成熟却做好了准备的移居计划,以及她心里永远也做不到的梦想。
鲜红色的血液留在他们结婚时一起选下的房子里,与其说是报复,不如说是心如死灰。
我们都曾经在交付自己给对方的时候,认为眼里的那个他是自己遇到过的最与众不同的人,我们也曾经信誓旦旦得承诺不要成为对生活麻木的人。但是在余生几十年的婚姻里,日复一日的生活模式,鸡毛蒜皮的家常小事,相看两厌的两个人用妥协过着看似相安无事的生活,我们称之为负责。
正如影片中男女主角的邻居在得知他们要移居巴黎的计划后失声痛哭。邻居謝普暗恋着女主角的美好,却又恭维称赞着自己的妻子,貌合神离得假装出深爱的样子。
而他的妻子看着女主角有能力去追求想要的生活,自己却只能呆在家里,靠着丈夫的薪水过日子。也许她不是不知道自己的丈夫心里有谁,只是她不能戳破,她宁愿放弃这场革命的权利,用最温和的方式退步。
整部电影的点睛之笔就在于那个疯子,那个活着比谁都清楚,却被所有人称之为疯子的人。
他的第一次设定,点醒了男女主角移居巴黎的决定是为了逃离这空虚而又绝望的生活,但他也留下了一句话,“但直面绝望真的需要勇气。”为之后男主角的放弃埋下了伏笔。
第二次疯子的出现则是毫不留情的戳破了男主角的谎言,点明放弃计划并不是因为升职或是孩子,那只是一个借口,而真正的原因是他没有打破现实的勇气。
没有狗血的剧情发展,也没有特殊的人物设定,只是用了一场接着一场的争吵,赤裸裸的像我们展示了一段婚姻从开始走到结束的整个过程。直到电影落幕,我依旧无法接受女主角的死亡。
人性大多如此,越是真实,越是让人害怕,因为我们习惯了接受包装好的真相。
如果可以选择,我一定会希望杰克和露丝的爱情就停在泰坦尼克号沉沦的那个晚上,就停在那一刻,停在让人们永远轰轰烈烈缅怀他们的时刻,那是爱情最美好的状态。
爱情的革命之路,没有政治意义上的革命那么血腥,它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侵蚀着相爱的彼此,当激情褪去,一切只剩下去做,却不知道为什么去做的时候,革命就停止了。
如果你要革命继续,你就要承担革命失败的代价,也许是爱人的离去,也许是生命的终结,也许是另一片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