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家桐宝在3个月的时候就开始“认生”,有点早,那次带孩子去游泳馆游泳,刚开始表现不错,不哭不闹,但游泳馆的阿姨一抱他,帮他脱衣服,他就开始大哭起来。于是我跟他爸一起帮孩子脱衣服。等到把他放小游泳池里游泳时,他不哭了,开始笑,开始玩水。那时候初为人母的我查了许多资料,明白或许不是因为认生,只是孩子的认知能力发育比较早而已。并且他不让不熟的人抱他,一抱就哭。还记得他第一次见大大-我爱人的同学时,一直看他,但人家一伸手,他又不让抱。慢慢的,我们几个大人一起聊天,他似乎知道这不是陌生人,就开始让对方抱了。等到七个月时,第一次带他去厦门走亲戚。桐宝还是不让他们抱,哪怕我跟他说,他还是不让抱,如果谁跟他玩,他倒是很开心。13个月时,回老家过年,走亲戚,家里亲戚热情,都想要抱抱他,可一抱就哭,爷爷奶奶也是,亲戚们就开始说,这孩子认生。后来,有亲戚要抱他,我就直接阻拦了,“我家孩子认生,不让抱”。其实我家孩子不是认生,他只是慢热,平常坐公交车,有的人看见这么可爱的宝宝,都主动地跟他打招呼,可他不怎么领情。其实换个思路,是可以理解的,我们大人也不是碰见哪个陌生人都那么热情,有时那么热情,人家会认为你有问题。现在桐宝也长大了,他开始能分辨一些,不用特意教他,如果遇见他不熟的人,他刚开始会静静的观察,他看见爸爸妈妈会跟那个人聊天,那之后他就会主动说再见了。
二
那天听了大J的千聊课-【儿童社交】婴幼儿早期社交能力培养:孩子自信不怕生,当小小“外交官”,我才系统的了解到关于“认生”这件事。
(一)了解孩子社交发展规律是关键,早期婴幼儿社交发展阶段分以下四个阶段:
1、0-1岁:独立玩耍
关键:帮助孩子形成牢固的“我的”概念。
2、10个月-2岁:平行玩耍
关键:每一次冲突都是孩子学习社交的机会
3、2-4岁:联合玩耍
关键:建立稳定的社交圈并不断扩展
4、4岁+:独立玩耍
关键:父母要学会放手
很遗憾,我错过了孩子的第一和第二阶段,接下来我只能好好从第三阶段开始培养。还记得孩子2岁以前跟小朋友在一起玩总是各玩各的,后来2岁以后,几个小朋友在一起玩就会互动和配合了。
(二)正确看待“内向”,性格不所谓好坏,内向的性格不需要改变,但需要缓解孩子焦虑的情绪,需要教会他应对的技巧。
哪些不一定是“内向”:
1、怕生不是内向,这反而是认知发展的表现;
2、2岁前不怎么愿意跟同龄孩子玩。
不是内向,而是慢热。"比马龙效应",事先预期什么,事后将得到些什么;自己的行为将验证自己的预言,这样的一个自验现象。请不要轻易给孩子贴上“认生”的标签,孩子只是慢热而已。
1、换个名称,改变的是看待问题的思路;
2、父母的态度和语言,最终会让孩子成为那个的样子。
(三)慢热孩子背后的原因:
1、谨慎:不了解全局不行动
2、害怕:这个是未知的
3、无措:我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应对这个环境
4、压力:父母的期望我真的做不到
(三)热身的第一步:解除压力做到无条件接纳。你真的是为了孩子还是为了面子?
帮助孩子热身是关键:
1、提前给予通知: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他们是谁?
2、父母起表率作用;
3、降低难度,积累成功经验。
熟悉环境+熟悉人;熟悉环境+陌生人
陌生环境+熟悉人;陌生环境+陌生人
(1)提前告知时需要建立联系;
绘本给予视觉联系
将具体感受融入
和父母的关系
(2)过程中不强迫;
你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子,你就展示给孩子看。
(3)回顾很关键;
强化正面经历
帮助和引导孩子说出内心感受
说实话,而不是我们个人评判
(4)缓慢推进,不着急
从已有的成功经验上逐步巩固
记住,他只是孩子,让他慢慢来。永远不要在孩子没放弃之前,你先放弃了。
现在你还认为你家孩子之前的表现是因为“认生”吗?这些都解释了我家孩子之前的表现不是“认生”,接下来我将用这些方法帮助我家孩子缓解焦虑情绪。春节又快到了,过年回老家孩子又要面对一群“陌生人”,如果你家孩子也是慢热型的,你是否从中得出应对之策呢?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身为孩子的父母,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应该站在孩子的立场,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要知道,孩子的一辈子才刚刚开始,咱的面子与孩子的未来相比,轻如鸿毛。无论外面条件多么严峻,只要我们的心与孩子连在一起,就无所畏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