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带给了我们什么
1
那是一个去年的早晨,我匆忙地穿过公园,去赶一场我十分不情愿参加,在我休息时间里召开的工作会议。我埋着头,脸部肌肉紧绷,双眼盯着面前的路,脚步匆匆。我走近一棵高大的樟树,树下坐着一个身穿浅绿色碎花裙子的女孩,我的视线不受控制地被她吸引了过去。她带着纯白色的耳机,微微昂头,双眼轻合。金黄色的阳光像她的长发一样柔顺,静静地在她白皙的脸庞上流泻,闪烁着细碎的金芒。一棵牵牛花缠着椅脚爬上木椅,躲在女孩身后。女孩呼吸匀缓,一动不动,裙上的碎花在风中抖动,仿佛正在绽放,那棵牵牛花似乎长到了女孩裙上。
在这个忙碌的早晨,我被她身上透露出来的宁静深深地吸引。抬头看天,我才突然意识到,这是一个多么明媚的早晨。鸟儿叫得多么清脆,阳光如此温柔,天空是那样蓝。在这之前,我听不到也看不到外界的一切,心里只有因那场会议而生出的烦躁、郁闷和痛苦。我的脚步缓了下来,思绪也开始发散。她的耳机里放着的是什么歌呢?我想,那一定是一首她最喜欢的、陪伴过她很久的歌曲。只有这样的歌曲,才能带给她这般的宁静、安详。
生活像一条奔涌的大河,我们被卷入其中,每一天的汹涌波涛让我们上下翻腾,无法停止。我已经忘了我有多久没有安静地坐下来,深呼吸,静静地听完一首我喜欢的曲子了。我想起大学暑假的一个午后,我坐在乡下的老屋窗前,阳光斜着投在外面的水泥地上,亮得有些晃眼。家里的那只老橘猫蜷缩着睡在我的窗下,像一个老南瓜。微风轻轻吹拂着,在窗缝间发出轻柔的“咝咝”声。我带上耳机,找到那首我听过无数遍的《卡农》。熟悉的旋律响起,思绪纠缠着翻腾,像理不顺的线团。在这躁动的表面下,心的深处却是风平浪静,不泛一丝波纹。不知何时,我趴在桌上睡着了。等我醒来的时候,阳光已经偷跑了一大截,跑进了屋前松软的泥土里,猫也不知去了哪里。我的心感到出奇的宁静。母亲喊我去帮她做事,我欣然答应。我看着窗外连绵的青山、碧绿的稻田,还有白白胖胖的云团飘在天上面。风从山的那边跑来,在玉米地里留下大串足迹,我似乎可以展开看不见的双翅,和风一起飞翔。世界多么美好,连平日里听惯了的母亲的声音都变得柔软、悦耳——我是如此热爱这个世界。
那个早晨,我的心因那个女孩而生出一层淡淡的、薄薄的、朦胧的美好感受。我并不想去认识她,更不愿因此打扰她。我只是觉得,在这个忙碌的世界上,有一个和曾经的我一样喜欢阳光,一样喜爱音乐,一样会在闲暇时刻静静地感受这世界美好一面的人,我很高兴。
2
坐车的体验我相信谁都不会陌生。当我们坐在车辆狭窄的空间中,在周遭嘈杂的环境里,音乐似乎能创造出一个只属于个人的小天地。烟囱、村子、小镇、马路、红砖白墙、断壁残垣……车窗外的一切转瞬即逝,人对现实已失去操控力,只能静候时间流逝,期盼快点到达目的地。车辆的抖动、浑浊的空气、耳旁的嘈杂让人眩晕、疲惫、痛苦,这时音乐便成了唯一的慰藉。听着歌,忘记了身在车中、身在旅途。听着,想着,睡着,醒来,车辆轰鸣依旧,烦躁一阵,又被音乐带走思绪。那种体验也许并非我们会去刻意追求的,可却是乏味的旅途中最美妙的时刻。
人生中难免有一些漫长难熬的时光,如身在旅途,如前途未卜,如心急如焚……在那种时刻,不妨试着静下来,把一切先搁在一边,把自己暂时交给音乐。当你的心平静下来,你就能看清,就会明白,万物不会同时喧嚣,也不会同时陷入沉寂,没有彻底的绝望,亦不会有永恒的喜悦。无论面前是汪洋的悲伤,还是连绵的幸福,你都不会畏惧,坚定地走过去。
3
有时在路旁,不知会从哪个商店或超市传出一首阔别多年的歌曲,让在人群中拥挤着的、漫无目的的我忍不住颤栗。在这种心惊胆战、惶惶不安的时刻,我禁不住会去追溯这种情感的来源。我发现那些歌曲总会唤醒一段尘封的记忆,那段记忆里歌曲高频的出现,让歌曲和记忆形成一种直接的联系,两者融合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歌曲是皮肤,回忆是内脏。日久年生,歌曲的肌肤一经触碰,回忆的内脏就开始猛烈跳动。熟悉的声音响起,当时的人、物、场景、情绪一股脑被连根拔起,粘着厚厚的时光土壤。你会看到一些人,一些让你曾深爱这世界,一些已经离开,永远不会再见的人;或许你只看到了落寞的自己,那个幼稚、冒失、轻狂、嫉妒……那个对感情丝毫不懂掩饰、直来直去、敢爱敢恨,那个让现在的自己觉得傻里傻气又无比怀念的自己;你还会看到很多很多难以言说的、只属于你的、让你猝不及防鼻尖一酸的东西。
那些在某个时间段循环了无数遍的歌曲,里面装载着一块时光的碎片,一段记忆,一颗那时情绪的凝结。将来的某一天,它们会随着歌曲重启,思绪会重走一遍当时的轨迹。《百年孤独》里有这样一段话:“过去都是假的,回忆是一条没有归途的路,以往的一切春天都无法复原,即使是最狂乱且坚韧的爱情,归根结底也不过是一种瞬息即逝的现实,唯孤独永恒。”对于现在而言,过去已经虚化,只是大脑里的一段回忆,不再是现实。可在当时,在事情发生的那一刻,在爱情诞生的那一刻,它便是唯一的、永恒的真实。过去确是没有归途的,不像吃过的饭,可以再吃一次;不像走过的路,可以再走。我们可以篡改过去,却无法烧毁,我们可以埋藏,却无法遗忘。春天无法复原,爱情无法复生,但我想,正因为这些转瞬即逝的过去,孤独的人才得以完整。
4
我曾经工作的地方有一架钢琴,我的朋友们总是喜欢在空闲的时候去弹一弹,而我总是远远地听着琴声回响过来。有时我边忙着手里的事边用耳朵捕捉音符,有时我会找个板凳坐下来静静地聆听。渐渐地,我发现不同的人弹同一首曲子,给人的感受也会不同。通过每个音的重量、节奏、尾音的长短、曲子里的情绪,我甚至能听出是哪一位朋友在弹琴。比如A每次总会在曲子的高潮部分稍稍停顿,就如一声叹息,把悲伤稍稍抚平,把激昂轻轻放缓;而B则喜欢低缓的曲子,哀但不痛。C的演奏听起来,会让人想到春天,但偶有寒风。有一次我悄悄走到正在弹琴的朋友身后。她眼前放着谱子,脚踩踏板,手指在黑白琴键上来回跳跃,身体不时随着音乐晃动。弹错或是忘记的地方她就停下来看清谱子,重新弹上一遍两遍甚至多遍。这种中断对听者而言可能会是一种致命的失误,可对忘情的演奏者而言,音乐的中断并未妨碍她感情的连贯。她并不排斥这种中断,毕竟,她不需要听众,潜意识里,她也并不期盼有人倾听。她又在高潮中停顿,这次,我实实在在听到了她轻声的叹息。我知道她并非专业的音乐家,可在那种忘我的投入中,举手投足间,我觉得她已经具备一个音乐家应有的基本素养了。我悄悄地退了出去。后来我问过她弹琴带给她的感受,她是这样说的:“我喜欢那种感觉,仿佛不是指尖在拨动琴键,而是你的生命在试着触摸这个世界。情绪在键盘上流泻,灵魂透过肉体,与音乐融合,与世界接吻。”她看着我的眼睛,说得很认真,不容置疑。我至今深深地记得她的回答,和她的轻声叹息。
音乐也是一种叙述,里面住着音乐家自己。莫扎特一生颠沛流离,所以他的曲子里有悲伤的河流;贝多芬命运多舛,《英雄交响曲》里充斥着他的不屈,他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我的朋友们也借着音乐讲述自己,如果有机会,我也想试着学一门乐器,吉他、钢琴、口琴……都可以。不需要听众,不需要高深的技艺,只希望,我的音乐里能有我自己。
5
我坐在木椅上,午后的阳光透过樟树繁密的枝叶,洒满地砖、长椅、牵牛花,还有我,微风仍在空中留存。我感受着女孩在早晨所感受的一切,在同一个地点,不同的时间。《卡农》久违的旋律又开始在我的脑海里行走,从以前走到现在,又走向未来。这是作者悼念亡妻的曲子,可我却在里面找到了那个暑假午后的自己,我们融为一体,一小块缺失已久的碎片回到了心上原来的位置。音乐的解读,从不会唯一。
我想,如果没有音乐,我会很难走到今天。就算走到今天,我也决不会是现在的自己。当代著名作家余华也是一个音乐爱好者,他说:“音乐一下子就让我感受到了爱的力量,像炽热的阳光和凉爽的月光。”音乐带给我们的那种难以言传的安详和宁静,不是恐惧的遁世,不是自暴自弃。而是一个人在缓缓接收磅礴的生命力,在短暂的停留和哭泣后,他会变得坚韧,他会重新对世界充满无限的热爱。他的心会敞开,既接受风雪,也接受皓月,接受发生在他身上的一切。
2023.3.1
愿看完这篇文章的你,今晚有个好梦。晚安~